面貌“换新颜” 效能“谱新篇”

发表时间:2021-10-20 10:40来源:兴安日报

面貌“换新颜” 效能“谱新篇”

——乌市实施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为社区添活力增动力

李晓维  

近日,乌兰浩特市洮儿河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崔丽华,给70名刚刚通过公开招考进入社区工作者队伍的年轻人进行岗前培训。

今年已经是乌兰浩特市通过公开招考录用社区工作者的第二个年头了。那么自乌兰浩特市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实施一年多以来,新老社区工作者适应得如何?社区工作发生了哪些变化?对街道乃至全市工作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呢?

社区工作者队伍整体面貌“换新颜”

“2020年以来,市里共分配给我们15名新招录的社区工作者,极大充实了社区工作者队伍。这些年轻人有干劲儿、学习能力强、思路活,我们充分发挥他们擅长接触新鲜事物的优势,打造了系列自媒体品牌,让‘社区声音’被更多人听见、看见,取得了较好效果。”都林街以社区工作者为主体,创新开通了都林声音微视频、抖音号,打造了都林声音直播间、红色广播站等栏目,观看、点赞量累计达到9万余次,组织拍摄的《社区工作者史红丽的一天》,在党员干部和辖区居民中引起了热烈反响,社区工作“洋气”起来。

作为“全国城市基层党建示范市”,乌兰浩特市于2020年初率先在全区实施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制定印发工作方案,配套建立薪酬标准、考核评价、档案管理三个试行办法,“1+3”体系架构初步形成,建立了全市统一管理标准、统一考核评价、统一薪酬待遇的社区工作者职业化队伍。解决了以往社区工作者人员素质低、年龄偏大、构成复杂、收入偏低等突出问题,全面提升了社区工作者队伍的整体素质。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正逐渐成为公务员、事业编以外的“第三套”规范化职业体系。

在体系实施过程中采取“转聘一批、转岗一批、招录一批”三管齐下的方式对社区工作者队伍进行优化重组,已连续两年开展公开招聘社区工作者考试,先后招录170余人进入社区工作者队伍,社区工作者队伍的年龄结构、整体面貌均得到大幅提升。自2020年以来,主动参加学历教育的社区工作者76人,获得社区工作者资格证书的29人,62名新考录社区工作者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今年初,社区“两委”换届全面实现“5个100%”目标,有82名新考录社区工作者进入社区“两委”班子,“两委”成员平均年龄较上届下降2.91岁,大专以上学历比例增加18.75%,社区工作者队伍逐渐朝着更年轻、更专业发展。

街道社区服务水平和效能“谱新篇”

城郊办事处王爷庙社区党委书记带领社区工作者自主开发网上办事平台,打造“魅力王爷庙公众号”,提供线上服务。平台搭建以来,共收集“我为群众办实事”意见建议40条,自主填报接种新冠肺炎疫苗信息600余条、0-15岁学龄入学信息658条、返乌人员疫情自主填报300余条,节省了社区人力物力,提升了信息采集工作效率,为居民群众提供了便捷。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当下,电脑操作早已成为必备的办公技能,但这对一些工作多年的年长的社区工作者来说无疑是一大难题。新社区工作者入职后,通过实行新老社工一联一、互助组、AB岗等制度,一方面帮助新人快速融入社区团队,另一方面弥补了老社区工作者在硬件操作方面的窘境。就这样,“活地图”带着“新头脑”,“新头脑”帮着“活地图”,取长补短,极大提升了社区工作服务效率和质量。

乌市近年来通过开展“三互一促”拉练观摩会、社区书记“擂台赛”、主题论坛、示范社区评选等形式,现场观摩、汇报交流、座谈点评,不断磨炼社区工作者专业能力;通过组织脱岗轮训、赴外培训、专项培养、交流轮岗等途径,对比、对照、对标,进一步提升社区工作者专业素养。以服务群众、真抓实干为导向,促进社区各项服务水平迈上新台阶。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开新局”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社区工作量呈现爆发式增长,从开始的封闭隔离、入户排查宣传,到现在的疫苗接种和常态防控,要不是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及时实施,为我们配备充足的人员力量,稳定了人心,真不知道这些工作如何开展……”和平街红云社区书记孟玉英回忆道。

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方面,抓实网格化建设,在城区划分700个网格,同步组织建立516个网格党组织,收集、化解民意诉求,基本实现了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矛盾不上交的目标;抓好在职党员进社区“五个一”活动,组织盟市旗8000余名在职党员到居住地社区报到,加入一个网格、联系一户群众、认领一个服务岗、参加一个志愿服务队、参与一次社区“主题党日”活动,积极协助社区为居民解决问题;建立“党建+物业”体系,以社区党组织为“中心”,居委会、业委会和物业“三方”共议,社区统筹协调、业委会监督、物业执行,小区院内乱堆乱放、下水道堵塞等民生问题有效解决;开展党建引领“契约共建”工作,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区域领导核心作用,社区根据服务民生、疑难问题、创新工作等需求“出题”,驻区单位、非公和社会组织以及包联单位等多方力量通过签订契约“答题”,将基层治理的“软需求”变成“硬约定”,有力助推基层治理进程。乌市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健全完善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为城市发展注入蓬勃动力,奋力书写党建引领服务基层“新答卷”!

编辑: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