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兴安在线 新闻频道 盟内新闻

过上好日子 开启新生活

2021-02-04 10:30 兴安日报

过上好日子 开启新生活

——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感受阿尔山的蝶变历程

兴安日报记者 张兆琪

中国温泉之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阿尔山市,这个拥有多项“国字号”招牌的祖国北疆边陲小城,如今声名鹊起。行走在阿尔山的大街小巷,湛蓝的天空,清新的空气,整齐的民居,幸福的笑脸……都在诉说着改变。

2014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冒着严寒来到阿尔山,看望生活在林业棚户区的群众。时光不辍,奋进不止,7年来,阿尔山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筑牢“民生之本”、走实“初心之旅”、勇担“使命之责”。2021年春节前夕,记者来到阿尔山,实地走访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感受阿尔山的蝶变历程。

历程一:7年时间,1万余户居民“出棚进楼”

寒冬时节,记者来到阿尔山市伊尔施镇棚改回迁楼圣泉小区周长河家,窗明几净、温馨怡人。聊起现在的生活,年近70岁的老两口笑得合不拢嘴。

说起生活上的变迁,周长河的老伴周秀荣立刻打开了话匣子,言语间藏不住的是那些令人激动的回忆和迎来美好生活的喜悦。“能在阿尔山看到总书记,这事儿谁敢想啊。总书记来了,也把美好和希望带给咱们阿尔山的老百姓了。”周秀荣动情地说,感谢党和国家的好政策,让他们这把年纪还能住上楼房,再也不用过一到冬天就砍柴烧炕的苦日子了。

周长河一家的变化实实在在地反映了阿尔山市棚改工程的优秀成果,毫不夸张地说,记者采访任何一户居民,得到的都会是一样的回答。如今,像“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夏天雨水倒灌,冬天四壁白霜”这样反映棚户区居民居住环境状况与辛酸的顺口溜早已成为过去,现在是“晴天微风和煦,雨天脚不沾泥,夏天树下乘凉,冬天室内取暖”。

7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阿尔山考察时,看到群众住房还比较困难,他叮嘱当地干部要加快棚户区改造,排出时间表,让群众早日住上新房。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下,阿尔山市开始了大规模的棚户区改造。2014年5月8日,阿尔山市召开了全市棚户区改造动员大会,预示着新一轮的城市棚户区改造全面启动。同年5月29日,阿尔山市设立棚户区搬迁改造一站式服务大厅,实行“一个窗口受理、一次性告知、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结”的服务模式,真正实现“公开、公正、透明、高效”服务。将征收补偿标准和搬迁奖金标准在原基础上提高了20%,提出了“对不足50平方米困难家庭按50平方米补足”“伊尔施地区2500元/平方米、温泉街地区3200元/平方米”“按产权面积给予10%的奖励”“对无房户采取廉租房政策予以安置”等符合居民意愿、切合实际的安置补偿政策,充分考虑到低收入人群等特殊群体的特殊情况,真正照顾到不同层次居民的住房需求,最大限度让利于民,真真正正让拆迁居民吃了定心丸。

2014年以来,阿尔山市累计投入资金近42亿元,征收房屋1万余户,基本完成有史以来投资最大、覆盖面最广的“头号民生工程”,历史性地改变了城镇面貌和人居环境,把党的温暖和总书记的关怀送到千家万户。“在阿尔山住了这么多年,这几年才算真正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现在家务活没那么多了,我也能有时间去干点自己喜欢的事了。”周秀荣说。

历程二:7年时间,旅游人数增长了280%

“阿尔山自然风光四季都很美”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阿尔山的最高赞誉;“阿尔山的旅游业一定会火起来”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阿尔山发展的美好祝愿。7年时间,破题、建设、发展、腾飞,阿尔山旅游真的火起来了。

一场雪后,阿尔山到处都是一片白茫茫的景色,弯曲的不冻河、被白雪覆盖的大山、烟囱冒着烟的农家小院就像一幅山水画一样呈现在眼前,走进人们心里。夜幕降临,站在阿尔山雪村观景塔楼,整个雪村的夜景尽收眼底,丰富多彩的灯光又赋予了阿尔山雪村另一种美。别看雪村面积不大,可是吃、住、娱、购一应俱全,雪村负责人王天琦告诉记者,雪村自2018年建成开放以来,已经接待盟内外游客12万人次。尤其是在每年冰雪节期间,更是成为众多爱好冰雪游客的聚集地;1月6日,国家林草局公布2020年国家湿地公园试点验收结果,内蒙古阿尔山哈拉哈河国家湿地公园试点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再增“国字号”生态名片。一个个节庆活动、一项项国家级荣誉,让这座北疆边陲小城逐渐走进大众视野。

7年来,阿尔山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阿尔山考察时的重要指示精神,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深入发展全域旅游、四季旅游、优质旅游,旅游各项事业均取得长足进步。“经过不断努力,阿尔山市的旅游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一批场馆相继开工建成,一系列节庆活动精彩纷呈,旅游人数较7年前增长了280%多,旅游从业人员也从近1万人增长到了1.4万人。可以说,旅游业已经成为阿尔山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生动诠释。”阿尔山市文化旅游体育局局长白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历程三:7年时间,1000多名贫困户摆脱贫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要还有一家一户乃至一个人没有解决基本生活问题,我们就不能安之若素。”阿尔山市上下联动,投入脱贫攻坚主战场,紧紧抓住产业“金标准”,下足施策“绣花功”,实现了“家家有产业、户户有增收、人人能脱贫。”

2011年7月,阿尔山市被纳入大兴安岭南麓山区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同年10月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纳入国家级重点贫困县,累计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80户1421人。在明水河镇西口村,张志宏算是个“名人”,提起他家的事,那是谁都要夸上两句的。早些年,张志宏靠种土豆为生,微薄的收入使他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面对贫困,张志宏不服输,依托扶贫资金买了4头牛,用“小养殖”做出了“大文章”。“我这么年轻,肯定能干出名堂!”张志宏胸有成竹地说。政策帮扶再加上自己的信心和干劲,张志宏养的牛已经发展到14头。“好生态让我养的牛有了好品质,繁荣的旅游业拓宽牛的销路,我最想感谢的就是精准扶贫好政策!”张志宏说。要说起张志宏生活的转变,肖彦绝对是“功臣”之一。

肖彦是阿尔山市妇联主席,西口村的张志宏是她的扶贫户。2016年,肖彦正式成为张志宏的帮扶人,秉承着“因户施策”的原则,肖彦积极为张志宏家申请扶贫资金,在买牛、盖牛舍时,肖彦也没少帮忙张罗。从肖彦的讲述中,记者能感受到阿尔山市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坚定信心和磅礴力量,张志宏家的生活变化也浓缩着阿尔山市脱贫攻坚工作取得的优秀成果。

在脱贫攻坚进程中,阿尔山市探索形成了小种植、小养殖、小商业、小劳务、小合作五种经济发展模式。贫困户通过“小经济”与阿尔山的旅游“大经济”紧紧捆绑在一起,一个个接连甩掉穷帽,一户户接连拔掉穷根,最终成功摘下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

编辑:徐嘉艺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