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亲戚

发表时间:2020-12-14 15:31来源:兴安日报

孙玉娥

五月初的科尔沁草原大地回暖,正值春耕进行时,我和老伴来到一个叫作吗呢吐的小山村,到一家农户走亲戚。

说是亲戚,其实我们之间并没有任何亲缘关系。这事还得从十五年前说起。十五年前,为了更好地开展关心下一代工作,科右前旗委政府根据旗里实际情况,首创出台了关心下一代工作旗级领导联系点制度,得到中国关工委、自治区关工委、盟关工委的肯定和推广,如今已经坚持了十五年。当时旗关工委按照联系点制度要求,在农牧区选定了几户贫困孩子家庭进行扶助,其中就有我去走亲戚的这户人家。

我清楚地记得第一次走进他家看到的情景。这本是一个幸福的三代同堂五口之家,奶奶、父母和小姐俩,妹妹7岁、姐姐12岁,两个人都是学习成绩不错的小学生,但是由于妹妹和奶奶两个人常年患病,需要打针吃药,家里不堪重负,渐渐陷入了贫困。那天,我们走进村子,远远望去,他们家的房子当时在邻居中是最低矮的。迈进小小的院门,走过小小的院落,院子里没有任何农机具,只有几只小鸡在觅食。屋子里几乎是家徒四壁:一个旧桌子孤零零地摆在墙边,几床被子整齐地码在炕角,再见不到其他东西。女主人正在炕上用已经发黄的破旧布剪成斜长条做鞋子底边。看得出他们很勤劳节俭,但是非常清贫。

于是,前旗关工委和这家人开始了十几年的交往。

首先是帮助妹妹治病。我和旗关工委小李带着妹妹到盟旗两家医院进行检查治疗,帮助她付部分医药费;关工委老主任王诚的老伴是医生,她热心地选购中草药送给孩子。经过多方努力,妹妹的病终于痊愈!

为保证姐俩的学业,旗关工委刘主任帮助联系教育、红十字会、民政等有关部门解决她们的学习补助、助学贷款等问题。旗关工委几位老同志也自掏腰包,经常资助她们。小姐俩很努力也争气,如今姐姐已经研究生毕业,在北京成家立业,事业有成;妹妹还在读大四,是班干部、学生党员。

这家男女主人吃苦耐劳,勤俭持家,他们种地栽树打零工,还陆续代耕了其他人的部分土地。一年四季,起早贪黑,拼命干活,再加上党的惠农政策好,小家庭的日子蒸蒸日上,几年工夫,就彻底摆脱了贫困,成为村子里的富户。前几年我们常去她家走访,给孩子带点学习用品,解决一些生活困难。他们来乌市购种子肥料,老伴还曾经帮助联系车辆给他们送回去。近几年,一是由于我们经常住外埠不在乌市,二是因为他家日子越来越好,根本用不着我们帮助,所以去他家次数少了。但是电话、微信联系一直不断,那里的生产生活情况也大致了解一些。如土地收成咋样,家里盖新房了,装修好没,孩子学习咋样了等等……渐渐地我们的关系也在悄悄地发生变化,由过去的扶助他们,变成了礼尚往来。我们关心关注他们的生活和孩子们的成长,他们把我们当作自家长辈来尊敬:开春送来土鸡蛋,秋天送来甜玉米,杀年猪给我们送精肉,我生病住院他们来探望。两个孩子的升学宴,小姐姐的结婚仪式,我们自然成为座上宾。逢年过节,大事小情,我们都有来往,慢慢地也就变成了现在的亲戚模式。

这次探亲再次来到小山村,远远地就能看到他家原来的房子旁边矗立起一座高高大大的似乎是全村最高的白色房屋,淡蓝色的彩钢瓦屋顶在阳光下熠熠闪光,原来的老房子已经降级为仓房了。黑漆雕花铁大门敞开着迎接我们。院子里摆放着拖拉机、拖车、播种机等,还有一堆我叫不上名字的农机具。走过大约有1000多平方米的院子,(也是晾晒场,据说秋天黄澄澄的玉米会堆满整个院子,靠墙那垛像小山般的玉米棒充分证明了这点。自家烧炕根本用不了,亲朋好友可以各取所需。)迈上台阶,屋前是十多米宽的水泥台(生活区)。70多岁的老奶奶正坐在门前的椅子上晒太阳。她亲切地和我们打招呼。当年瘦弱的妹妹已经出落得亭亭玉立,受疫情影响,学校还没开学,正在家里上网课。她高兴地把我们迎进了屋里,嚯,好宽敞!好气派!装修好漂亮!棕色塑钢窗,白色吊顶板,漂亮的素花瓷砖;客厅里,大壁画,大沙发、大茶几、大电视……还摆放着几盆大型花卉,绿油油的,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厨房里,电锅、电冰箱、微波炉、电磁炉应有尽有;卫生间里,热水器、浴霸、洗衣机一应俱全……哈,我目不暇接!

开饭了,鸡鸭鱼肉,时令果蔬摆满一桌。临来前我怕这里购物不方便,还自作聪明在超市里买了一兜子火腿香肠烧鸡等熟食带来,结果……女主人告诉我,今年自家杀的年猪有400多斤,都留下存放在冰柜慢慢吃。粮食喂大的猪肉好香,我们吃得津津有味。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桌子上受到大家格外欢迎的一盘脆炸鸡,居然是附近乡政府所在地生产的,可以在网上或者电话订货,到开饭时自有专人送来!啊,今非昔比啦。

晚饭后,村子里安静下来。突然,不知从哪里传来有节奏的乐曲声,女主人说,这是村子里的大妈们在跳广场舞。她们每天晚上活动,不时还相约到乡里的歌舞厅过把瘾呢。

我有些累了,主人安排我们到卧室安歇。我发现温热的火炕边上有一个偌大的笸箩,上面严严地盖着小棉被。我好奇地掀开一看,呦,满满一笸箩鸡蛋!摸一摸热乎乎的,原来是女主人正在利用火炕温度人工孵鸡。她一边轻轻翻动鸡蛋,一边告诉我,这100多个鸡蛋,再过几天会有七八十只小鸡破壳而出,公鸡养大吃肉,几十只母鸡供全家吃蛋不成问题。我赞叹,真是精打细算会过日子的农家女!

我陪伴着即将出世的一群小生灵进入了梦乡。

清晨,鸡叫声和拖拉机的突突声将我唤醒。看看表,刚刚5点。身边的老伴不知什么时候已经背上相机去山坡上追赶阳光了。主人夫妇正在仓房门前忙碌,准备下地播种。我凑到仓库门前,只见三间屋子里种子农药化肥几乎码到屋顶,两人抬着一袋又一袋装到车上,装了有小半车。他们告诉我这是一天播种的需要量。我打趣他们,你们现在简直就是“地主富农”呀!夫妇二人各开着一台小型拖拉机,一台带着播种机、一台装种子肥料,突突突突”地奔向希望的原野。

田野里,虽然没有千军万马闹春耕的场面,但隔不远就会有拖拉机在播种,映入眼帘的能有十几台。有完全自动化播种,也有由人工操纵播种机的半自动化播种。拖拉机喷吐着轻烟慢慢前进,一次能播两至三垄地,每户2—3天即可结束。田里有一户农家已经提早播种完,为了促进出苗,正在喷灌浇水,远远看去,一排排水雾喷出有两三米高,在阳光的照耀下折射出七彩光,美哉!

我站在田埂上看着这一切,心中无限感慨。新时代的中国农民已经从几千年传统的脸朝黄土背朝天的辛勤劳作中解放出来,基本实现了农业机械化、自动化,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祝福他们!告别他们离开小山村,我们相约秋收时节再来走亲戚!

编辑:于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