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中学生眼中的草原书屋

发表时间:2020-12-09 09:49来源:兴安日报

兴安日报记者 张兆琪

古有云:“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在学校,图书馆是学生遨游知识的海洋;在城市,书店是人们获取知识的宝地;而在农村,草原书屋是村民学知识涨技能的“黄金屋”。

近日,记者来到乌兰浩特市斯力很现代农业园区针对草原书屋进行采访,无意间,记者得知了一件令大家伙儿骄傲的事,卫东中学九年级学生姜海洋的作品《农家书屋书香浓》在全国“我的书屋·我的梦”农村少年儿童阅读实践活动中被评为优秀作品。记者顿时来了兴趣,草原书屋究竟有多大的魅力,能让一个中学生有如此感受?记者当即决定,将这篇稿件的着力点放在姜海洋同学身上。

姜海洋同学眼中的草原书屋如诗如画:“风,因它柔和美丽;花,因它芬芳娇嫩;草,因它绿意盎然;云,因它含情脉脉。也许正是由于它的存在,小村的生活多了几分灵秀之美,多了几分浓浓的诗意和书香。它就是村里的草原书屋,亦是村里的一道亮丽风景线。”这里提到的村是斯力很现代农业园区明星村。为了让村民们方便阅读,学习文化知识,在各级部门及村委会的共同努力下,明星村于2013年建立了草原书屋,书籍种类繁多,有科普类、技术类、文学类……全天向村民开放。自从有了草原书屋,很多村民闲暇时间都来书屋读书,文化生活日渐丰富起来。草原书屋成为村民的新天地、农村的新气象,泡“草原书屋”成为农村的新时尚。同时,草原书屋也在姜海洋同学的心里扎了根。问起她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她说:“以前,大家眼中的农村人是素质不高、民风民俗落后的代名词。但我眼中看到的是大家文化生活丰富、求知欲望强烈,就是国家倡导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模样。我觉得村里能这么好,草原书屋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我和同学们空闲时间会去书屋看书,村里的叔叔阿姨们也会到书屋里去看需要的书,草原书屋真正为大家带来了实惠。因为这是实实在在发生在我身边的事,所以感受尤其深,就决定写下来了。”

屋外寒风凛冽,可书屋内却是一派截然不同的温馨景象。宽敞明亮的图书室、崭新的桌椅、排列整齐的图书……踏进装扮一新的草原书屋,首先感受到的是阵阵迷人的书香。姜海洋同学告诉记者,暑假期间,每天书屋里都挤满了人,从十几岁的学生到五六十岁的叔叔阿姨,大家来借书或读书,脸上都洋溢着开心的笑容。正是因为有了草原书屋,人们才能学习更多的惠农政策,才能感受到文化的力量,才能看到新农村建设的美好前景。

采访时,刚好偶遇一位常来书屋看书的大叔,他说:“书屋开得好,让我们农民也可以读上这么好的书,我喜欢有关农业、健康方面的书,都有。”旁边看书的大伯接话说:“这就叫‘农家书屋书香浓’。”大伯的话说中了所有农民对草原书屋的感受。

据了解,“草原书屋”工程是全国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在内蒙古民族化、区域化的具体体现,明星村草原书屋只是我盟实施“草原书屋”工程的一个缩影。2012年,我盟“草原书屋”工程启动建设,多年来,我盟始终把实施“草原书屋”工程作为加强农村牧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高标准地完成了草原书屋建设工作,目前已实现全盟行政嘎查村全覆盖。

此外,我盟已在扎赉特旗、科右前旗、突泉县、科右中旗四个旗县的26个苏木(乡镇)65个嘎查(村、社区)启动新时代草原书屋深化改革试点建设工作。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相结合,采取“政府购买+市场化运作+企业实施”的模式,整合优化图书馆、新华书店、草原书屋、“鸿雁悦读”、广播电视网络等公共文化服务平台资源,逐步实现全盟图书馆、新华书店、草原书屋等平台之间图书的“通借通还”,有线电视网络4K智能终端等数字资源与其他阅读设备终端之间的“互联互通”,构建完善便捷的图书借阅服务网络,使各类图书资源精准对接群众需求,营造全民阅读氛围,加快“书香兴安”建设。

记者感言

“草原书屋”为农牧民带来“文化红利”

我盟“草原书屋”工程启动八年,乡村覆盖率已经达到100%,这到底对我盟农牧民产生了什么影响?

在姜海洋同学的眼中,草原书屋是乡村人学习知识、认知外面世界的好去处。其实,不仅如此,记者在采访中看到,“草原书屋”工程真正成为我盟实现文化惠民以及乡村振兴的有力举措。草原书屋提供的不仅仅是一个看书学习的场所,更是让农牧民享有和城里人一样的学习文化氛围,切实解决了过去农牧民在村庄里无书可读、无处读书的困境,填补了农牧民文化生活的空白。

农牧民是一个很庞大的群体,他们的文化生活如何,对文化强盟甚至文化强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草原书屋”工程的实施,将“文化红利”真正落实于“人口红利”中,文化惠民昭然可见。

编辑:徐嘉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