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加强各民族大团结

发表时间:2020-11-17 09:55来源:兴安日报

中共兴安盟委党校

对于多民族国家来说,民族团结是一个关系国家命运的重大问题。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增强和提升整个民族和国家的向心力。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多次强调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党的十九大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入党章,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国梦新征程上的共同意志和根本遵循。

1947年5月1日,内蒙古人民迎来了中国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政权——内蒙古自治政府的诞生,从而兴安盟王爷庙成为成功实践中国共产党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历史见证地。兴安盟作为内蒙古自治政府的诞生地在民族团结方面具有悠久历史和优良传统。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党对民族工作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大团结,把祖国北部边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

增强“五个认同”,筑牢政治基础

“五个认同”是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础和底线,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源泉。“五个认同”能够传递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的价值取向,对于增强各民族的认同感与团结意识,实现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有着积极的推进作用,有利于全方位的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

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政治基础。

要深化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文化观、历史观教育,不断增强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使爱我中华的种子扎根中华民族每一位成员的心灵深处,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自豪感、自信心和凝聚力。党员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站稳政治立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充分发挥好自身作用,通过多种方式做好群众工作,引导群众进一步增强“五个认同”,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文化观,切实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

守好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筑牢思想基础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生深刻变革,一方面为社会发展不断注入强大活力,另一方面也给各族群众的价值理念带来了非常大的冲击。随着科技发展与进步,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人们越来越频繁地进行交往交流,相互影响。在当今这样越来越开放的世界中,进一步建设好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增强中国发展软实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内核,决定着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内涵与发展方向。守好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地培育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丰富多样,是中华各民族智慧的结晶,是建设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宝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要从中华优秀文化包括少数民族文化中汲取营养。

我们还要保护好、传承好、挖掘好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促进各民族文化交融和创新,把继承、弘扬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与传承、建设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有机结合起来,使之成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源头活水”。

深化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筑牢社会基础

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必然结果、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发展的必然方向。当前,无论是现实当中还是虚拟空间,各族群众交往交流的广度和深度都在不断拓展,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民族人口格局不断深化,大流动、大融居的新特点越发凸显。

要聚焦深化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增进一体,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加强民族团结,各族人民亲如一家,不断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社会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打赢脱贫攻坚战、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各族人民手足相亲、守望相助,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大团结的力量。要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良好局面。要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为各族群众创造更多的交往机会,使其在交往中相互了解,在交流中相互理解,在理解中相互交融,在交融中相互包容、尊重和欣赏,自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共同创造和维护团结和谐的社会环境。

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筑牢经济基础

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民族团结的保障。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程度越高,民族团结的水平也就越高,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也就越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把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确保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同全国一道实现全面小康和现代化,不断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经济基础。

从整体看,我国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经济基础薄弱,经济总量较小,自我发展能力较弱,这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短板。习近平指出,“如果民族地区的发展差距持续拉大的趋势长期得不到根本扭转,就会造成心理失衡,乃至民族关系、地区关系失衡。”

要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缩小差距,提高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激发民族地区群众摆脱贫困、勤劳致富的内生潜力;加强帮扶支援,实现共建共享,加快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步伐,实现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让各民族都搭上现代化的快车,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让各族群众过上美好生活,让各族群众有更多的收获感、幸福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编辑:张昕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