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动“牛经济” 奔向“牛日子”

发表时间:2020-10-29 09:21来源:兴安日报

拉动“牛经济”   奔向“牛日子”

——我盟“两牛”产业发展侧记

兴安日报记者 李烨琳

随着脱贫攻坚冲锋号吹响,产业扶贫的浩荡春风席卷了贫困山区的沟沟岔岔,近年来,我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农牧业发展和农牧民增收,“双百千亿”工程(即,到2023年,肉牛奶牛存栏总数达到200万头以上,每年全产业链综合产值达到千亿元以上),这一大动作、大手笔、大篇章,使我盟“两牛”产业高质量发展迅猛。

政策大力扶持,市场需求旺盛,贫困户养牛积极性空前高涨。“家有三头牛,生活不用愁”,牛产业已成为我盟百姓脱贫致富的朝阳产业。

念好牛文章  致富奔小康

凌晨5点多,天刚蒙蒙亮,68岁的杨庆富就开始忙活起来,拌饲料、喂养,查看牛的状态。

“养牛是个精细活,给水、给盐、给饲料掌握好分寸牛才会更健康。”这几天,突泉县六户镇双兴村的杨庆富格外高兴,因为他养殖的黄牛犊卖了3万多元,一头牛净赚8000多元。杨庆富和老伴在2015年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由于年岁已高,劳动能力下降,老两口日子过得特别艰难。2017年,老杨在驻村帮扶工作队的帮扶引导下,贷款4万元购进了3头能繁母牛,经过精心喂养,老杨凭借着3头牛实现了稳定脱贫。

近年来,我盟因地制宜、结合实际,以深入实施 “双百千亿”工程为突破口,大力发展“两牛”产业。通过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和金融机构贷款投放支持力度,鼓励引导群众养牛致富,把牛产业与脱贫攻坚相结合,由输血扶贫变为造血扶贫,对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助力脱贫攻坚发挥了重要作用。我盟牛产业也呈现出稳步发展的良好势头,2020年牧业年度,全盟肉牛存栏81.8万头、同比增长9.2%,能繁母牛存栏45.16万头、同比增长15.02%,肉牛饲养量达到110万头,金融机构投放支持“两米两牛”产业贷款30.19亿元,同比增长7.5%。

“好政策给了我脱贫的机会,要是没有这笔贷款,我现在还过着苦日子。”看着牛舍里的黄牛,人均年收入近两万元的老杨感激地说。

近日,一车车青贮玉米被拉进内蒙古绿丰泉农牧科技有限公司的草料场,成了这里肉牛美味的“口粮”。

“两牛”产业迅猛发展,如何让百万头牛吃饱“口粮”。近年来,我盟积极争取“粮改饲”项目40.83万亩,争取高产苜蓿建设项目5万亩,带动农牧民种植粮饲兼用型青贮玉米280万亩,青贮玉米以及秸秆废料解决了“两牛”“温饱”问题,为“两牛”产业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

当一批批澳大利亚纯种安格斯牛漂洋过海抵达突泉县,彻底改变了当地传统的养殖方式。内蒙古绿丰泉农牧科技有限公司以引进养殖良种牛为主,致力于形成集饲草饲料、养殖繁育、屠宰加工、冷链物流、休闲旅游、有机肥料于一体的三产融合全产业链体系,推动畜牧养殖向国际化、规模化和市场化目标迈进。仅两年多的时间,公司纯种安格斯牛的存栏就达到10876头,辐射带动近千户农户参与养牛,成为东北区域最大的安格斯牛优良品种扩繁基地。今年,绿丰泉公司又成立了突泉县牛产业联合体、牛产业基金会,旨在抱团发展,共同抗御可能会出现的疫情风险、资金短板、市场风险等问题。

目前,我盟肉牛标准化规模场达到445个,标准化养殖38.3万头,标准化养殖率达到47%。同时,大力支持蒙犇进行改造升级,推进突泉县绿丰泉5万头和扎赉特旗天牧臻3万头肉牛标准化屠宰及深加工场建设。

延长产业链  百姓“牛”劲足

近年来,我盟深入扶持发展“两牛”产业,重点加强养殖园区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技术保障体系建设等,着力发展配套加工业,以“龙头企业+”的模式优化肉牛、奶牛品质,提升标准化生产水平,实现企业增效、促进农民增收。

在科右前旗优质奶牛生态循环养殖示范区中利牧场是自治区单体最大标准化奶牛养殖项目,400米长的标准化泌乳牛舍鳞次栉比,7号牛舍内,养殖着1500头荷斯坦奶牛。“目前,我们有4700多头牛,陆续还将有2至3批牛进来,年底将达到1到1.2万头的规模。牧场正常运营后是2.5万头的规模,每日挤奶头数达到1万头,日产奶量在400吨左右。”科右前旗优质奶牛生态循环养殖示范区中利牧场场长王阿木古楞介绍说。

我盟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力抓好乳制品加工、肉牛产业一体化发展等农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全力推动万头生态牧场和高端乳制品加工项目建设,引领全盟奶业振兴加快进场。兴安盟·伊利集团有机高端乳制品智能示范项目进展顺利,一期日处理原奶2000吨智能化高端乳制品加工项目已完成选址测绘、可研编制、土地征占等前期手续。一期4座万头牧场已全部开工建设,建成后总规模达7.7万头。同时,辐射带动突泉绿丰泉1.2万头奶牛牧场建设。

2020年牧业年度,我盟奶牛存栏6.99万头,同比增长1.6%;牛奶产量10.5万吨,同比增长118%。全盟奶牛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实现100%配套,已签订奶牛进口协议2.7万头,年内可实现新增奶牛4万头;蒙牛乳业(乌兰浩特)日均产能达到431.4吨,在乌市日均收奶153吨;今年累计产量6.9万吨、同比增长47.12%,产值6.69亿元、同比增长86.87%。

拉动“牛经济” 奔向“牛日子”

“在我印象中,牛都是慢吞吞、悠然吃草的样子,从没看到过牛奔跑起来是什么样子。”来自北京的徐先生对即将开始的速度牛王赛充满好奇。百米赛道中,即便是隔着钢架护栏,公牛也难掩斗志,向对手激烈冲顶,引得观众惊呼连连,裁判只得示意牛主人前去拉架劝和,让牛进入比赛状态。随着一声哨音,牛主人们纷纷挥动鞭子,躁动的公牛扬蹄向终点飞奔而去。“好快,加油!”观众大声为“选手”加油助威,场面热闹非凡。最终,来自中旗哈日诺尔苏木的“牛选手”以12秒58的成绩夺得百米“牛王”。近日,记者在“草原最牛”首届内蒙古赛牛节上真切感受到了“牛经济”为我盟农牧民生活带来的变化。

“今天这场活动,收获很多,自家牛获了三等奖,我还跟外地的养殖户建立了联系,相约过段时间去那边学习,互相交流经验。”来科右中旗鸿安现代肉牛交易中心参加估牛比赛的突泉县突泉镇城郊村选手韩丽春说。

近年来,借着我盟大力发展“两牛”产业的契机,越来越多的养殖户、合作社把目光投向牲畜交易市场,在这里,日常交易规范,买卖双方自由讨价还价,在成功交易的牛身上做好标记,且每头牛都经过严格检疫,让养殖户能够放心购买。牲畜交易市场在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为周边养殖户提供了交流学习的平台。

“养得好”还要“卖得好”。今年5月份,科右中旗鸿安现代肉牛交易中心正式开市投入运营,全盟大型肉牛交易市场发展到3处,肉牛年交易量可达80万头。

10月13日上午,在第八届内蒙古绿色农畜产品博览会暨优良品种推广会现场再次传来好消息,仅10月12日当天,兴安盟展团综合农畜产品展区,产品现场销售额17.7万元,其中牛肉6万元。自治区农畜产品质量监督管理中心、内蒙古品牌建设促进会、内蒙古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发布“内蒙古农牧业品牌目录”,兴安盟牛肉为区级区域公用品牌。

产业发展作为脱贫攻坚的核心,我盟狠抓牛产业,全力构建“小规模、大群体”产业体系,千方百计育产业、强扶持、激活力,持续增加了群众收入。如今我盟“两牛”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编辑:张昕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