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蒙古马精神 身边的榜样】“免了又任”的驻村第一书记

发表时间:2020-07-22 10:23来源:兴安日报

“免了又任”的驻村第一书记

——记科右前旗阿力得尔苏木大窝堡村驻村第一书记阚庆新

腾淼鑫

早就听闻科右前旗阿力得尔苏木大窝堡村有个“任了被免”“免了又任”的驻村第一书记。盛夏,记者来到大窝堡村见到了这个“远近闻名”的驻村第一书记阚庆新。

正当记者犹豫着不知怎么开口时,阚庆新笑呵呵地主动解了惑,他是2017年3月27日从前旗机关事务管理局派驻到大窝堡村的,也是打那时起,村里多了一个忙着发展产业、忙着帮扶贫困户、忙着“掺和”家家户户“大事小情”的身影。2018年4月30日,阚庆新接任大窝堡村驻村第一书记,可不出一个月的时间就被“罢免”了。原因是,当时组织要求副科级干部身份才能任职驻村第一书记。但阚庆新并没有因为被“罢免”影响工作热情,依旧起早贪黑地开展工作。

建档立卡贫困户压根就不明白贴在墙上的“明白卡”,阚庆新就反复入户进行扶贫知识培训,依据贫困户个人意愿购买牛羊,进行菜单式产业施策,风雨兼程不落一户地陪同购买,并做好买卖合同、协议及相关手续,亲自上手打耳标号;带领机关事务管理局同事和村“两委”成员维修了40盏路灯、两盏广场照明灯,大窝堡村从此有了光亮,驻村工作队门前也有了广场舞。

当年12月,组织部门考虑阚庆新工作能力突出,又重新任职了驻村第一书记。

回忆初到大窝堡村的那段日子,最难忘的就是每到夜幕降临,没有路灯的大窝堡村黑漆漆的一片,无处可去的阚庆新就蜷在80厘米宽的简易小床上,凭着微弱的手机信号,跟家人断断续续地通话视频。

“驻村帮扶以来,从村民开始的不愿配合,上门总是遇阻,到如今的家家知晓政策,家家有人就业,单从这些改变上,就觉得所有辛苦是值得的。”阚庆新欣慰地说,尤其是当贫困户送来自家的鸡蛋、鹅蛋和青菜时,心里暖暖的。

阚庆新打趣地说,现在练就了“耳听八方,眼观六路”的功夫,紧盯着各部门的各种政策,比如四处打听就业信息,协助贫困生申请“雨露计划”“泛海行动”,慢病签约服务应签尽签,通过实打实的工作获得了村民们的认可,也收获了意义非凡的锦旗。

听说陈喜良和韩金枝老两口从儿子家回来了,原本往村部走的阚庆新便改了路线往老两口家走去。阚庆新见门没上锁,便像回家般,随手推门就进了屋。老两口正躺在炕上看电视,看到是阚庆新来了,赶忙坐起来欢迎。

记者看了看墙上的“明白卡”,其中一项是多长时间吃一次肉类、蛋类、奶制品、豆制品,回答栏上赫然写着“想吃就吃”。简单随性的回答是老两口幸福生活的真实写照。两位七旬老人现在是大窝堡村的有钱人,他们的“存折”是9头牛,三年的时间里,在驻村工作队的出谋划策下,老两口把公牛犊换成小母牛,这才有了不停翻番的“存折”。

说起阚书记,韩金枝老人赞不绝口,“求他办事儿二话不说都能给解决。”老两口均有慢性病,阚庆新就是特意来教老两口怎么使用慢病证的。说起慢病证,陈喜良直说:“这个中啊,又省下好多买药钱。”

出东家进西家,阚庆新又来到杨秀荣家中。

杨秀荣笑盈盈地开门迎接,28岁的儿子赵玉明虽然智力不健全,但也认识阚庆新,热情地打着招呼。杨秀荣的丈夫赵希龙患有慢性病,丧失劳动能力。早些年虽攒下些积蓄,但长期的入不敷出早就掏空了老本儿,全家的生活重担都压在杨秀荣一人身上。

“要不是有党的好政策,我家的日子真的过不下去了,现在吃穿不愁,看病还有医保兜底,我有信心把日子过好了!”杨秀荣打开了话匣子,也能笑着叙述过往的辛酸了。

站在杨秀荣家门口,阚庆新却若有所思地望着园子不吭声,“大窝堡村家家户户的园子都很大,但是大都荒着,尝试种药材,村民们觉得收益慢;尝试种甜菜,收成也不是很理想。今年,我还得想办法解决一下庭院经济的问题,不能让地都荒着浪费。”回到村部,阚庆新继续谋划着。

“脱贫不只是脱经济上的贫困,还有精神上的。”阚庆新说,百日攻坚大走访时,调查发现有40多户幼儿有上学需求,通过和教育部门的积极协调,今年8月份幼儿园有望能完成建设,并将协调修建1500平方米的广场。

夜幕降临,灯光照在村部门口的小广场上,广场舞扭得正欢。

编辑:张昕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