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补政策出实招 扶贫产业有奔头

发表时间:2020-07-08 09:57来源:兴安日报

1贫困户发展蒙古马产业实现脱贫

贫困户发展蒙古马产业实现脱贫

2扎赉特旗庭院种植成为脱贫法宝

扎赉特旗庭院种植成为脱贫法宝

姚宏艳  包策勒木格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帮助群众早日脱贫致富,扎赉特旗政府充分发挥扶贫到户项目财政奖补资金的激励作用,注重对贫困户扶志、扶智,采取先投后补、先建后补、阶段性验收的方式,做到资金奖补、项目实施、贫困户精准受益与发展壮大扶贫产业相统一,充分调动贫困户发展产业的积极性,激发贫困群众脱贫奔小康的内生动力。

在了解到巴达尔胡镇巴达尔胡嘎查脱贫户白玛努花家的牛新下了2头牛犊后,村干部们特意到她家去看看。加上今年刚出生的这2头牛犊,白玛努花家的牛已经发展到了9头。2017年至2018年,白玛努花通过用政府扶持的财政奖补资金加上自己投入的1万多元,先后购买了5头牛,政府的扶持解决了她发展资金不够的难题。

“2017年买了3头牛,在2018年又买了2头牛,政府给我们补贴了4.6万元,我们自己还投入了1万多元。如果没有政府的好政策,我们肯定买不起这么多头牛。”白玛努花感激地说。

2017年以来,扎旗政府为贫困户落实扶贫产业时按照财政补贴不低于70%的标准予以奖补,剩余部分由贫困户自筹、扶贫贷款、社会扶助等方式解决。

仲夏时节,走进巴彦乌兰苏木巴彦乌兰嘎查贺白金山家,29头毛色锃亮的牛在吃完草料后或卧或站悠闲地晒着太阳。今年,贺白金山家又多了10头牛犊,再过几个月就能出栏6头,预计能卖5万元。

贺白金山说:“2017年和2018年,政府两次共补贴2万元,买了4头牛,加上原先自己家3头牛,从当初的7头牛已经发展到现在的20多头牛了。 ”

贺白金山家的牛产业为啥发展的这么好?秘诀在于扎旗政府落实扶贫到户项目所采取的“先投后补、先建后补、阶段性验收”方式。这种补贴方式,促进困难群众从被动脱贫到主动脱贫再到稳定脱贫。

“嘎查干部经常来监督我们养牛,有这么好的扶贫政策和扶贫干部的精心指导,我们会把牛养的越来越好。”贺白金山激动地说道。

贺白金山的脱贫故事是扎旗政府实施奖补政策、发展产业扶贫的一个缩影。把“输血式”扶贫转换为“造血式”扶贫,充分调动起贫困户的积极性,收到较好的产业扶贫、扶志效果。

巴彦乌兰苏木副苏木达巴特尔说:“全苏木所有(有劳动能力)贫困户都落实产业,现在牛羊产业发展阶段组织乡村两级干部、嘎查第一书记及产业指导员入户进行检查验收,详细了解贫困户产业发展情况及后续产业发展意愿,对产业发展较好有扩大产业发展意愿的贫困户我们积极鼓励,确保贫困户在产业发展上有动力、有底气,争取让每个贫困户都能在产业上实现兴业致富。” 

在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以来,扎旗政府以财政资金撬动扶贫、扶志工作,整合财政涉农资金,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通过优化政策供给,加快培育一批能带动贫困户长期稳定增收的优势产业,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持续增收脱贫。

“2016年以来整合资金3.7亿元,发放扶贫贷款2亿元,群众自筹1.1亿元,社会扶助5250万元,为扶贫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坚持‘以奖代补’‘奖勤罚款’,采取先投后补、先建后补等方式,引导贫困户扩大投入,特别是探索实行‘阶段性验收、分批次奖补’模式,推动到户扶贫产业长期经营、持续受益。” 扎旗扶贫办副主任张林说道。

奖补政策出实招,扶贫产业有奔头。扎旗政府通过构建“扶智+扶志”模式,不断激发群众主动脱贫意识,走出了一条政策、产业、项目多轮叠加驱动的脱贫帮扶之路。

扎旗政府实施的“菜单式”精准到户产业扶贫政策,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实现了村村有当家产业,户户有致富门路,人人有一技之长。让贫困户们在精准扶贫政策的引导下,通过发展产业拔穷根、摘穷帽。

编辑:张昕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