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兴安在线 民生在线

增进民生福祉 共享发展成果

2020-03-11 09:12 兴安日报

增进民生福祉  共享发展成果

——五论深入贯彻落实盟委(扩大)会议暨全盟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兴安日报评论员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关乎国运。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盟委(扩大)会议中指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切从实际出发、从群众需求出发,扎实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不断增强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确了新的一年我盟扎实推进民生建设、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具体目标。

2019年,我盟投入民生资金208亿元,占财政支出的74%,解决了一件件老百姓关注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让人民群众获得了稳稳的幸福,同时也凸显了民生领域的短板问题。2020年,我盟将如期与全国全区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全盟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任务。要始终坚持“以民为本”,完善最低生活保障、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养老、医疗、工伤、失业保险综合覆盖面,提高城乡低保、城乡特困供养人员和孤儿供养补助标准。

要扎实做好稳就业工作。就业是民生之基,收入是民生之本。要稳定就业总量,改善就业结构,提升就业质量,突出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要坚持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两手抓,抓住全国范围复工复产的时间节点,针对本土企业开展援企稳岗护航行动,搞好政策服务,落实扶持措施,鼓励群众就近就地务工;积极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和各类所有制中小企业,努力创造更多就业岗位。要加强与经济发达地区沟通对接,通过发挥“打工直通车”等途径,开辟劳务对接绿色通道,有序组织劳务输出,保障人民群众增加收入。

要着力破解城乡居民增收难题。保障和改善民生,居民就业和增收是必解之题,某种意义上,微观的居民收入比宏观的GDP数据,更能说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程度。要加强创业园区、孵化基地、众创空间等服务平台建设,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促进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增收。降低贷款门槛、简化办理程序、提高贷款额度,带动个人和小微企业创业增收。要多渠道增加农牧民收入。打好脱贫攻坚战,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新战略,继续开展“一提两增”行动,引导支持农牧民扩大生产规模、提升产量质量,增加生产性收入。大力扶持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种养大户,支持土地托管、代耕代种等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放活经营权增加财产性收入。拓展股份、订单、用工等多种合作形式,完善农企利益联结机制,增加工资性收入。

要切实做好兜底性保障工作。织密扎牢民生兜底保障网,让困难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完善最低生活保障、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养老、医疗、工伤、失业保险综合覆盖面,提高城乡低保、城乡特困供养人员和孤儿供养补助标准。抓好治欠保支工作,严格落实“两金三制”,严厉整治欠薪行为,确保限期清零。要改善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消除高中阶段“大班额”,扩大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教育资源供给。加快推进“三医”联动,打造城市医疗集团和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做好重大传染病、地方病、职业病、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支持乌兰牧骑开展艺术精品创作,承办全国少数民族电影展映周等文化活动,打造蒙古刺绣、乌力格尔等民族文化品牌,实行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及乡镇综合文化站免费开放。以兴安盟复建40周年为契机,谋划实施一批民生实事项目和惠民利民工程,让兴安各族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天下之大,民生为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生工作直接同老百姓见面、“对账”,来不得半点虚假,既要积极而为,又要量力而行,承诺的就要兑现。坚持不懈保障和改善民生、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是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具体务实的奋斗目标。要始终聚焦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全面落实各项惠民政策,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让各项民生举措落地生根,取得实效,才能坚守住初心,赢得民心,让老百姓的生活更宽裕、更舒适、更安心、更有尊严,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从而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编辑:高菁远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