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兴安在线 新闻频道 区内新闻

新闻发布丨面对疫情,医护病患及公众怎样调整心态?

2020-02-21 14:38 腾格里新闻

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内蒙古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和自治区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随着疫情的发展,也引发了医护人员、患者、广大民众的一些不良情绪,如焦虑、抑郁、恐惧、愤怒等。

疫情中不同人群可能出现的心理状态,如何认知和应对,进行正面的心理疏导,排解不良情绪?2月20日,内蒙古自治区精神卫生中心副院长、主任医师陈丽霞,内蒙古自治区精神卫生中心医务部部长、主任医师黄永清就相关问题接受记者专访。

记者:

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内蒙古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自治区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也已启动,目前开展了哪些工作?

黄永清:

自治区卫健委成立了自治区新冠肺炎疫情心理危机干预专家组,各盟市按照要求成立了各盟市专家组,全区12个盟市均根据1月底国家卫健委发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完善应急预案,全区成立了311人组成的心理救援医疗队和140人组成的心理援助热线队伍。

各盟市负责本级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及培训,自治区专家负责各盟市专家培训、督导工作,12盟市精神专科机构利用远程会诊平台参加有关新冠肺炎疫情相关知识的培训8次,自治区专家对盟市专家培训、督导1次。各盟市每日10点前报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自治区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组汇总、分析研判,提出建设性意见于12点前向自治区卫健委防控组汇报。

记者:

具体采取了哪些措施?

黄永清:

各专科医疗机构启动了突发公共卫生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预案和心理援助热线应急预案,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疏导民众心理情绪反应。

一是积极普及心理健康小知识。针对不同人群,介绍疫情期间常见的心理情绪反应及行为,提供一些操作简便的调适方法。录制蒙汉双语抗疫心理健康小讲堂视频,在多个平台进行广泛推送。

二是公布自治区各盟市心理援助热线。全区启动24部心理援助热线电话,为公众提供24小时心理咨询服务。给民众提供疫情有关知识、心理防护知识等。

三是开通在线心理咨询平台。内蒙古自治区第三医院官方微信平台免费为民众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四是心理危机干预专家组赴定点医疗机构开展工作,自治区精神卫生中心、赤峰安定医院、巴彦淖尔市蒙医医院、巴彦淖尔市中医院、鄂尔多斯市精神卫生中心、呼伦贝尔市精神卫生中心派专家到定点医院开展工作,其它盟市采用远程方式开展工作。

五是为复诊患者提供邮寄药品服务,12盟市精神卫生项目办结合当地实际,以各种方式开展服务,截至目前,为1801位患者提供了邮寄药物和送药上门的服务。

六是分级服务,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人群分为四级。针对四级人群有对应的服务团队及渠道,如一级人群有“一对一面访”,二、三、四级人群主要采取电话、网络等远程方式服务。干预重点应当从第一级人群开始,逐步扩展,一般性宣传教育要覆盖到四级人群。第一级人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患者(住院治疗的重症及以上患者)、疫情防控一线医护人员、疾控人员和管理人员等。第二级人群:居家隔离的轻症患者(密切接触者、疑似患者),到医院就诊的发热患者。第三级人群:与第一级、第二级人群有关的人,如家属、同事、朋友,参加疫情应对的后方救援者,如现场指挥、组织管理人员、志愿者等。第四级人群:受疫情防控措施影响的疫区相关人群、易感人群、普通公众。

记者:

一级人群中确诊患者最受关注,其常见心理问题干预及家属如何应对?

黄永清:

确诊患者多为轻症或普通型,较多围绕其出现的心理困扰有:疾病的恐惧及焦虑,对确诊的不接受,对新冠肺炎的知识不了解,对治疗方案及出院预后的担忧,对环境的不适应,对家人的担忧,谁照料孩子及老人,家人是否也被传染感染,生病生活起居的担忧,身体上的症状的困扰,饮食及腹泻问题,紧张睡眠问题,枯燥无聊问题等。对症一例一策干预处理,稳定为主、心理支持、认知调整、动机问询、焦点解决、放松训练、药物干预、适当的量表测查等,进行生物心理社会全面评估及干预。

从心理角度建议患者正视疫情信息,面对疾病、适度活动,情绪宣泄(给家人、朋友发微信、语音、视频倾诉;听喜欢的音乐、画画等,如果感到难过、悲伤、绝望,也要允许自己通过哭泣的方式来抚慰心灵)等。

建议家属每天通过电话、微信与患者保持联系,给他(她)支持鼓励,让他(她)感觉到家人的温暖和力量,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记者:

面对突发疫情,民众可能出现哪些心理反应?

陈丽霞:

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恐惧、愤怒等情绪,可能会出现心慌、头昏、胸闷、出汗、颤抖、失眠等躯体不适,可能会出现消极想法、看问题偏激、不安全的体验及无助等认知改变,也可能会出现回避、攻击冲动等一些行为问题。

记者:

疫情以来,大部分民众不能外出,居家民众如何调整情绪?

陈丽霞:

首先大家要清楚,居家隔离是当前针对新冠肺炎防控很重要、很有效的一种措施,这是疫情的需要,对人对己都有利,是我们涉及到的人应该遵守,也必须遵守。一时间,很多人都成了“宅男”“宅女”。这些人的工作、生活、出行受到影响,加之大量疫情相关信息,产生不恰当的认知,进而出现焦虑恐慌、愤怒、抑郁等情绪。

干预措施:正确认识自己的心理状态。猝不及防的疫情,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应激事件,人体的内环境会被打破,适度的焦虑紧张反应,有利于机体调动身体的潜能,适应环境的变化,但是长期过度的刺激,影响人的心身健康。所以要分清正常的情绪反应还是不良情绪,对自身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是否与环境相符,学会管理情绪,转移注意力。

“五要”“三不要”送给大家:

五要:

1.要制定一个计划。安排每天做的事情,包括规律起居,合理饮食,按计划执行,分清工作和生活的界限。

2.要钻研一项事情。培养新技能,比如看书、练书法、烹饪等。

3.要找到一种支持。家人朋友多沟通交流,加强心理上的相互支持鼓励。

4.要进行一项锻炼。自己喜欢的室内运动,朋友一起做远程运动,也可以做一些简单放松运动。

比如想象放松训练,通过指导语引导我们想象自己处于一个舒适安全的环境里,想象暖流经过我们的全身各个部位,带走我们的紧张感和不适感,以达到身心放松的效果。

还有肌肉渐进式放松,我们的肌肉紧张时,也会带来心理上的紧张,肌肉渐进式训练让我们有意识地去注意肌肉的状态,主动缓解不必要的肌肉紧张,以肌肉的放松带来心理上的放松。

还有呼吸放松训练,用调整呼吸的方式,感受全身的状态,同时提示自己身上哪些部位还紧张,想象气流从那些部位流过,带走了紧张,以达到放松的状态。

5.要思考一些体验。写日记记录下来这段时间宝贵的人生经历和思考。

三不要

一不要每天“瘫”在家里。身体不运动,脑子不思考。

二不要总刷手机。不要长时间关注疫情信息,不信谣、不传谣,相信党和政府的领导,相信专家、医护人员的科学研判与处理。

三不要避讳咨询就医。当感觉自己无法自愈疗伤时,寻求专业帮助是最科学、最明智的选择,可以拨打12320-5心理援助热线寻求帮助。如果我们每一个人居家调理好了情绪,自己心情平静带动家人平静,又帮助亲朋好友心情平静,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心理治疗师。

记者:

大众对12320-5心理援助热线了解较少,请介绍一下这个热线的情况?

陈丽霞:

谈到心理援助热线,还得回到2003年非典时期,自治区首条心理援助热线就是在这个特殊时期,在我院开通的,对缓解大众焦虑、紧张、恐惧等情绪,维护社会安宁稳定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2013年1月,我院专门成立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引进了心理专业研究生,心理援助热线接听与管理工作专门由该中心负责,完善了基础设施,逐步科学规范了管理制度、人才队伍等一系列工作。心理援助热线因其方便性、快捷性、易得性、私密性、经济性等特点,成为心理危机者寻求帮助的一个重要资源和途径。为更好的服务于广大民众,扩大热线的惠及范围,使用群众熟悉的健康短号码实现心理援助功能,我院于2017年对热线进行了升级改造,2018年5月实现了与内蒙古自治区公共卫生热线12320的并轨,号码是12320-5。接听座席由原来的1位增加至5位,时间由原来的8小时接听延长到24小时,扩充了专业队伍,规模由原来的一个房间发展成一个热线咨询平台,进行了热线接听的信息化系统建设,实现过程录音、工单记录、自动保存、数据统计等固定电话所不能完成的功能,成为自治区级的第一条纳入国家心理援助热线体系的热线。

此次疫情发生后,我们在第一时间制定并启动了应急处置预案,调整了接听流程,制定培训方案,整合来电诉求,调整原有接线员的上线时间,并将心理咨询岗工作人员调至热线岗,以备接线量的增加。同时,各盟市克服人员短缺困难,按照要求于1月26日当天全区12个盟市24部热线全部完成开通工作,全部组建了心理援助热线队伍,形成梯队建设,全区现有接线人员共计140人。为保证接线质量,全区达到同质化标准,自治区精神卫生中心利用远程会诊平台及微信群对全区接线人员进行培训,并承担了全区接线质量的督导工作。

总体看,通过对热线的分析,一定程度能够反映出大众的心理需求,但热线不是太热,1月27日至2月17日共777通,希望各媒体加强宣传。

记者:

疫情一线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也牵动着大家的心,他们会出现哪些情绪反应?

黄永清:

疫情一线医务人员因过度疲劳和紧张,身心俱疲甚至耗竭,焦虑不安、失眠、抑郁、悲伤、委屈、无助、压抑、面对患者死亡挫败或自责。担心被感染、担心家人、害怕家人担心自己。也会出现过度亢奋,拒绝合理的休息,不能很好地保证自己的健康等。

记者:

一线医务人员如何预防或调节?

黄永清:

1.参与救援前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培训,了解应激反应,学习应对应激、调控情绪的方法。进行预防性晤谈,公开讨论内心感受,支持和安慰,资源动员,帮助当事人在心理上对应激有所准备。

2.消除一线医务工作者的后顾之忧,安排专人进行后勤保障,隔离区工作人员尽量每月轮换一次。

3.合理排班,安排适宜的放松和休息,保证充分的睡眠和饮食。尽量安排定点医院一线人员在医院附近住宿。

4.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保持与家人和外界联络、交流。

5.如出现失眠、情绪低落、焦虑时,可寻求专业的心理危机干预或心理健康服务,可拨打心理援助热线或进行线上心理服务,有条件的地区可进行面对面心理危机干预。持续2周不缓解且影响工作者,需由精神科进行评估诊治。

6.如已发生应激症状,应当及时调整工作岗位,寻求专业人员帮助。

记者:

疫情封闭管理以来,基层管理人员与群众也发生了一些不和谐,您是如何看待的?

黄永清:

首先,我们要提高认识,社区是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主战场,是阻断疫情扩散蔓延的最有效防线,是依法依规履行职责,如《传染病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及疫情防控相关要求。

其次,这是个别现象。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疫情严重性认识上不对等,基层管理人员按照要求学习、掌握疫情信息相对比部分群众要多一些。二是面对疫情,部分民众紧张、恐惧,感觉没有安全感和自由,走到哪都得测体温,登记个人信息,有时一天要登记很多次,难免出现焦躁情绪。三是双方有话好好说,工作人员和志愿者要讲政策,讲疫情的严重性,让群众理解登记、测体温是为了他的健康,也是为了他家人的健康,也是为了更多人的健康。

记者:

对于避免这种不和谐,您有何建议?

黄永清:

一是采取多样式的疫情有关知识的宣传,引起民众重视疫情,遵守法律法规,了解防控措施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二是及时发布信息,如小区何时可以进出,如何进出,进出需要携带哪些证件等,便于群众合理规划出行。

三是引导群众规律生活和作息,在家的群众可以自己做个小规划,如几点起床、吃早饭、看什么书等,适当运动,调节心情,增强肌体抵抗力。

四是引导其寻求专业帮助,如拨打心理援助热线12320-5。

记者:

对于基层防控人员有何建议?

黄永清:

基层防控人员虽不直接接触确诊者,但每日工作量大。叮嘱督促社区居民多通风、戴口罩、勤洗手、不聚集,协助落实“四类人员”分类管理,到测体温、做消杀、清垃圾、搞卫生,安排监督密切接触人员居家医学观察,做好思想工作和心理疏导,到做好居民日常生活保障服务,解决居民各种细小的生活难题等。因此,基层防控人员面临的工作压力和强度都比较大,身体、心理也很疲惫,他们也应该进行合理的心身调整,一是合理设置班次,适当轮休。二是自己掌握一些宣泄负面情绪的方式方法,比如女同志可以和家人聊聊天、听听音乐,男同志可以做一些运动等,让自己的身体、心理放松下来。三是要与家人保持相互沟通交流。与家人进行有效沟通,得到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同时也要给家人以鼓励。

编辑:张金磊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