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起老百姓稳稳的幸福

发表时间:2020-01-17 14:24来源:兴安日报

兴安日报记者 格格 腾淼鑫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和社会稳定的“压舱石”。

2019年,兴安盟委、行署把“稳就业”放在突出位置,按照“就业做成产业、产业带动就业、创业融合实业、培训对接就业、强化就业服务”五个原则,做强“人才链、培训链、物流链、信息链、产业链、资金链”六个链条,实现“单纯统计为全流程操作、分散外出为政校企组织输出、盲目流动为培训定向定岗定单流动、低端劳务就业为高质量技能就业、短期临时就业为稳定就业、管理粗放缺位为在线调度维权、就近就地转移为主为劳务输出与输入创业结合”七个转变,全面打造“就业创业升级版”。通过全面落实就业创业政策、大力拓宽就业渠道、深入开展劳动技能培训等举措,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全盟城镇新增就业12944人,困难人员再就业 429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7%以内,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91915人,各类培训 11417人,全盟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为91018人,征缴失业保险费7180.44万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3557万元,就业扶贫对象安置 1096人,组织输出就业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赴京就业112人,累计培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1906人。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的背后是一系列实招、硬招的强力支撑。

铺路搭桥,形成规模效应

从遥不可及的创业梦到年收入几十万元,从守着荒地一贫如洗到带领乡亲劳务输出成为经纪人,数以万计的民生期望照进现实。

软环境,提高服务水平。为缓解小微企业资金链紧张压力,助力企业稳定岗位、健康发展,我盟在“降、返、补”上抓落实,鼓励企业采取措施不裁员或少裁员,促进职工岗位稳定,从源头减少失业。降低失业保险费率,失业保险费率继续按照1%执行;为减轻企业负担,实施稳岗返还政策,对不裁员、少裁员的参保企业,返还上年度企业实际缴纳的失业保险费的50%,稳定就业岗位。对经营困难且恢复有望的困难企业,按6个月的企业及其职工上年度实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50%返还,减轻企业缴纳社保费负担;对吸纳就业困难人员的企业给予社保补贴和贷款贴息,提升企业承担风险能力,助力企业实现自身发展和促进就业的良性互动。2019年,全盟共为151家企业拨付稳岗返还资金503.37万元,惠及企业职工14411人。

对有创业愿望的对象,及时提供政策咨询、创业培训、创业贷款等“一条龙”服务,把个人创业担保贷款最高额度从10万元提到15万元,小微企业创业担保贷款最高额度从200万元提升到300万元。  

“这1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我可以使用三年!”扎赉特旗永红农家乐饭店负责人崔胜利笑着说:“大家都在追求健康饮食,现在农家乐饭店很受欢迎,我在家乡胡尔勒镇开了一家,正需要资金支持。”2019年,全盟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3557万元,扶持866人成功创业。我盟还建立了2000万元的促进就业创业发展基金,用于鼓励、扶持一批有创造力的创业就业载体,进一步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引向深入。

招聘会,解决务工“最后一公里”。“如今家乡的就业政策越来越好,失业这么多年没想到还能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家乡的就业政策,不仅给我这样刚毕业的大学生提供就业机会,还会向企业推荐相关专业的毕业生,这对我们来说是难得的机会”……盟就业局先后组织了“春风行动招聘会”“网络招聘会”“高校毕业生招聘会 ”“退役军人招聘会”等大规模招聘会81场。全盟农牧民工实现转移就业91915人。其中,新生代农牧民工25420人,占输转总量的27.7%,就近就地转移就业(盟市内)38685人,占转移总量49.4%,跨盟市跨省输转就业53430人,占转移总量58.1%。劳务输出工作实现了由数量型向质量型、盟内向盟外、体力型向技能型、短期务工向长期稳定、盲目无序向组织有序、一般性劳务经济向创业经济的转变,达到了输出一批、发展一批、稳定一批、脱贫一批的目的。以农牧民转移就业培训、就业扶贫载体建设、经纪人队伍培养等手段,逐年加大农牧民有组织对外转移就业服务力度,更全面、有效解决就业问题,为务工群众提供更好的保障。     

培训班,强化就业针对性。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全盟就业经办机构以乌兰牧骑式培训和大篷车流动课堂为主要培训方式,深入到苏木乡镇、嘎查村开办培训班,就地就近培训贫困劳动力。采取“菜单式”培训形式,由苏木乡镇、嘎查村根据贫困劳动力的需求在培训目录中选取项目,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全年开展农牧民转移培训6763人,累计举办大篷车流动培训120期,培训农牧民5043人,累计流动课时8408课时,使技能培训不仅“接地气”,更加“聚人气”。

全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还高度重视帮扶困难群体的就业工作,对就业困难群体采取“送岗位、送技能、送培训、送服务、送政策”等就业援助,集中解决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再就业问题。

在创业就业暖政的驱动下,一个又一个“造梦人”,在兴安沃土上茁壮成长。

创新模式,助力载体升级

以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为目标,采取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方式,以“就业做成产业、产业带动就业、创业融合实业”为主要内容,相继出台《兴安盟创业园和创业孵化基地认定管理暂行办法》《兴安盟高校毕业生创业品牌认定管理办法》《兴安盟四众创业支撑平台认定管理办法》《兴安盟创业示范店认定管理办法》《兴安盟创客空间认定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助力各类创业载体的升级打造。全盟共认定盟级各类优秀就业创业载体108家,可带动5万人就业。

科右前旗德伯斯镇乌力根嘎查的返乡创业大学生郭丽丽,结合创业优惠政策,成立了一家种畜专业合作社,以“合作社+农户+电商”的方式,经营牛羊马驴等种畜的繁殖、育肥、销售。同时发展庭院经济包括种植彩色马铃薯、粘玉米,养殖特色小笨鸡等。2019年,郭丽丽电商服务站的销售额已经超过260余万元。

乌兰浩特市的周海燕、周海楠姐妹俩创办起了蒙雀养殖专业合作社,通过孔雀养殖、观光,孔雀羽毛手工艺品制作、培训等项目,逐步壮大合作社,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拓展就业创业路径,实现“链上”就业。引岗入盟,与广东惠州高新区社会事务局达成人才培养和劳务对接战略合作;与珠海中落酒店管理有限公司进行政校企“双元”联合办学,搭建“产、学、研、用”一体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与广东中通云仓、厦门天马微电子集团签订合作协议,实行招生即招工的一体化模式,做大“人才链”。引师进盟,与广东惠州仲恺高新区技师协会达成共建协议,成立了“国家级刘建技能大师工作室兴安盟工作站”,为提高劳动者技能水平办班请师;与昆山市经济开发区达成劳务对接意向,建立“在当地靶向培训、去昆山拓展见习”的合作模式,技能人才工学双向交流互动,做强“培训链”。引企入盟,与菜帮(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协议,成立兴安盟全产业链创业孵化基地;与北京德润通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洽谈产业合作事项,利用我盟优质马铃薯,建立“京一根”粉条生产基地,开展原材料生产供应、产品推介、连锁加盟、产品提质、技术培训、劳动力转移输出全产业链条合作,实现物流链、信息链、供应链、产业链“链上”就业目标。

平台建设,做好就业“售后”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就业创业工作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平台建设。

2019年3月,盟就业局与内蒙古广电网络兴安分公司正式签约,达成了共建“阳光就业”信息宣传平台的合作协议。推行“阳光就业”网上经办系统,倾力打造“阳光就业”品牌,着力解决就业服务“最先一公里”和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问题,尽量使公众少提供一份材料、少跑一回路、少排一次队,实现网上业务不出户、现场业务预约办。融合权力公开、网上办事、电子监察、信息查询、互动交流、上下联动于一体,通过信息手段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提供网上申请、网上受理、网上反馈、网上评价的“一站式”服务。建立了《兴安就业》微信公众号,及时发布用工信息、就业创业政策、就业工作动态,为全盟就业工作实现“掌上就业、智慧就业、阳光就业”助力提速。

与河南电视台合作,建设“打工直通车”数据云平台,精准对接我盟的就业社保驿站,开发“电视媒体+互联网+县、乡、村工作站+智慧终端设备”为一体的综合服务模式。终端机设有“全国就业岗位、职业技能培训招生、创业项目库、盟内就业岗位、基层党建、电商”六大服务功能,还将继续开发维权保障、兴安旅游等新模块。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了解到全国重点城市的企业用工资讯,实现“足不出村、一键报名、信息准确、快捷服务、安全就业”。第一批200个智慧终端机已在全盟正式上线运行,打工直通车项目推广用户4761个,与企业对接达成就业意向368人,与培训机构对接达成培训意愿196人。通过送岗位到村口,引人才到车间, 实现了“四为三助”,为务工者服务、为农牧民服务、为村集体生财、为用工者育人,助力高质量就业、助力乡村振兴、助力企业引才,解决就业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筑牢民生底座,托起幸福指数。期待2020年我盟就业创业工作发展实绩更有温度、惠民答卷更有厚度。

编辑:张金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