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兴安在线 新闻频道 区内新闻

内蒙古“放管服”改革成效显著:每天新增市场主体千余户

2019-10-12 15:29 正北方网新闻

正北方网讯(北方新报融媒体首席记者 刘晓君)10月11日上午,记者从自治区深化“放管服”改革工作新闻发布会了解到,经过几年努力,我区“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取得了积极成效。目前,全区市场主体从改革前的平均每天新登记注册732户发展到现在每天的1030户,增长40.71%;每千人企业数量从56户发展到目前的80.96户,增长44.57%。特别是民营企业等各类非公有制市场主体呈现快速发展势头,目前已超199.83万户,占全区市场主体总数的97.41%以上。

我区“放管服”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主要在得益于四个方面的重点工作,即坚持高位推进,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坚持目标导向,审批服务不断改进;坚持问题导向,监管实效不断强化;坚持需求导向,政务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在打破“隐形门”,解决市场主体“进不来”问题上,我区在简化审批、规范标准、优化流程等方面齐发力、做实功,全面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认真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同时,着力破解“准入不准营”难题,对106项涉企行政审批事项开展“证照分离”改革。实行“32证合一”,实现“一网申请、一窗受理、一次办理”,申请材料平均压减了15%,办理时限平均缩短了30%。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5个工作日内,比国务院要求的8.5个工作日压减3.5个工作日。全面取消企业名称预核准,实施网上自主申报,企业登记实现全程电子化。大力推行简易注销改革,简易注销公告时间由45天缩短为20天。在打破“任意门”,解决行政权力“随意化”问题上,自治区本级行政权力在由原来的7779项削减到现在3078项的基础上,最近自治区政务服务局正在组织各部门开展新一轮压减,已形成初步意见。

把“互联网+政务服务”作为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关键环节,着力搭建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政务服务模式,使公共服务更加精准化、人性化、智能化。线上,着力搭建“一网通办”总门户,从“分散入口”向“统一平台”转变。自治区政务服务局采取集中办公等方式,加快推进自治区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自治区本级33个部门的845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网上办理,网上可办率由今年年初的32%提高到目前的88%;初步建成全区统一事项库、统一身份认证、电子印章系统,梳理全区政务服务事项2514项,电子证照296类,汇聚数据2020万余条,向国家推送信息1990万余条,自治区本级13个部门的22个政务服务业务系统完成统一身份认证对接,实现单点登录、多点互认。自治区政务服务门户网站改版运行,政务服务APP“蒙速办”已接入社保、医保查询等38项应用服务,有效提升了政务服务普惠化、智慧化、便捷化水平。线下,着力构建“一窗通办”总平台,从“找部门”向“找政府”转变。自9月中旬开始,自治区本级30个厅局陆续入驻自治区政务服务大厅,实行行政审批事项集中办理。盟市、旗县两级政务服务大厅推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工作模式,基本实现“一窗通办”,并将服务链条延伸到苏木(乡镇、街道)、嘎查(村、社区),四级政务服务体系基本建成。不动产登记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97%的地区一般登记时间压缩至12个工作日内,所有地区抵押登记办理时间压缩至5个工作日内。全区已经有18个地区推出网页版、微信版、自助终端版等不动产登记网上申请平台,实现了网上申请、预约、微信预约、查询办理进度、登记信息等多项“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服务。

在接下来的“放管服”改革中,继续大幅压减自治区本级行政权力,做到能减尽减。深入推行不动产登记、交易、缴税改革,进一步压缩不动产登记时间。完善信用监管制度,加快推进涉企信息归集共享,完善“红黑名单”制度,推行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加快推进“就近可办”“异地能办”“同城通办”,完善四级便民服务体系,实现更多民生事项基层可办。

编辑:杨雪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