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兴安在线 经济周刊 产经科技

“瘦地”变良田农民多赚钱

2019-01-02 16:48 兴安日报

孙丽英

昔日的“贫瘠田”“望天田”“瘦地”变成深受百姓热捧的水田、良田、增收田,这得益于乌兰浩特市斯力很现代农业园区积极探索实施“一户一块田”改革,实现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致富有益实践的新路径。

斯力很现代农业园区是传统的农业大镇。2016年和2017年连续两年的干旱少雨,导致农作物欠收,旱田区农民苦不堪言,生活一度陷入窘境,被列入贫困人口梯队。如何帮助百姓摆脱靠天吃饭,改变低效耕作状态,增强抵御抗天灾的能力,成为这一届领导的主攻课题。他们以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为主线,紧紧围绕“减玉米、增水稻、兴庭院、扩杂粮杂豆”这一思路,依托现有特色优势水稻产业,充分利用位于察尔森水库下游水源丰富的优势,实施“旱改水”项目。通过走访调研、与村“两委”座谈、听取百姓意见等,在多渠道分析研判基础上,积极争取并实施国家高标准农田旱改水涉农建设项目,坚持当年开发当年受益,把“一户一块田”集中起来,使用大型机械对田间道路建设、地块鹅卵石清除、耕植土运入、地块平整、沟渠灌溉等建设环节实施统一作业,建成地平整、路畅通、旱能灌、涝能排的优质水田,使绿色水稻优势产业的基础得到进一步夯实,水田种植面积得到增加,农民收入芝麻开花节节高。

“这‘旱改水’真是利民、惠民的好事、实事,把家家户户分散、零碎、靠天吃饭的‘贫地’‘瘦地’改造成旱涝保收的水田,不仅提升了土地附加值,更重要的是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提起“旱改水”给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向阳村的高吉日嘎拉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高兴地说。

李红生一家是卫星村土生土长的农民,也是“瘦地”变良田的获益人之一。他的妻子藤百华说:“以前家里的8亩旱地,种植玉米,没有灌溉条件,只能看老天爷的脸色吃饭。年景好时,每年满打满算能收入6000元。2018年,实施了‘旱改水’,种上了水稻,收入翻倍,真要感谢党的惠民好政策!”

斯力很现代农业园区两年累计完成“旱改水”面积9800亩,其中,2017年在向阳村改造面积4500亩,2018年新增“旱改水”面积2500亩,卫星村新实施改造面积2800亩。

编辑:张文静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