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兴安在线 地方频道 科右中旗

从深度贫困到村美民富产业旺

2018-12-18 16:30 兴安日报

孙丽娜

在科右中旗的田间地头,农牧民们正在忙碌着;文化广场,孩子们嬉戏、大妈们跳舞;农家小院,涌动着温馨和美的气息……在中旗的各嘎查,随处可见农村牧区发展带来的变化,中旗以乡村振兴为抓手,全力为农村牧区想出路、立产业、改面貌,让每个嘎查承载着走向富裕的梦想。

作为国家重点扶贫旗,中旗26万人口中蒙古族人口约占86.4%,属于典型的蒙古族聚居区。县域经济发展缓慢,交通闭塞,贫困群众文化程度低,属于深度贫困地区,是脱贫攻坚中的硬骨头。

改革开放40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旗农村牧区在人居环境、道路交通、生产生活等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3年至2017年全旗建设通村公路1154公里;整合易地搬迁、危房改造项目,为3.5万农牧户新建、维修了住房,居住在砖混、砖木结构材料房的农牧户占到90%以上;实施145处安全饮水工程;嘎查的卫生室、文化活动室、幼儿园、广播电视实现了全覆盖。农牧民住上了砖瓦房、走上了水泥路、喝上了干净水。脱贫攻坚成效明显:全旗贫困人口由2014年初的30444人减少到现在的6954人,贫困发生率由16.9%下降到3.9%。

农牧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牧民富不富,决定着农牧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决定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

产业兴旺 增收有保障

今秋,在田间地头,到处都是如火如荼的“三秋”景象。中旗哈日道卜金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有机水稻正加紧收割,工厂的水稻加工车间里,工人紧张有序地进行大米包装作业,准备装车发往全国各地……

今年,巴彦呼舒镇哈日道卜嘎查8000多亩的稻谷颗粒归仓,农牧民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几年前因为玉米等作物价格下行,哈日道卜嘎查把“旱改水”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改造中低产田,努力提高粮食产量,主打哈日道卜沙地有机大米品牌。如今,嘎查有160多户农牧民加入合作社,今年水稻种植产量能达到500万斤。嘎查还在今日头条、抖音、西瓜视频、火山小视频四个平台推广哈日道卜大米,截至10月8日,产生了4.3亿次的产品曝光,累计销售哈日道卜大米13143件,打通了科右中旗农产品网上销售通道,开辟了互联网的“新路子”。真正让“旱改水”成为了农牧民的致富田、增收田。

中旗建立了图什业图王府刺绣扶贫车间,采取“企业+协会+基地”的发展模式,让王府刺绣走出内蒙古,远销异国他乡。以扶贫车间为平台,全旗参与刺绣的妇女2100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895人,培养出了300余名靠传授技艺的高级绣工,形成了51个刺绣产业村。2017年,全旗刺绣销售额达450余万元,2018年上半年销售收入230万元。真正实现了当地贫困妇女足不出户就能增产增收。

巴彦敖包嘎查党支部带领群众发展乡村旅游,嘎查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超过万元,2016年底整个嘎查整村脱贫。当地的农牧民也走上了护生态、“卖风景”的生财之道,过上了“吃生态饭、发生态财”的好生活。张军是巴彦敖包嘎查的党支部书记,他说:“40年来,巴彦敖包嘎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硬化了的村道连通家家户户,自来水也通到户,扶持力度在不断加大,群众的致富路越来越宽了。”该嘎查积极发挥合作社降成本、增效益、提高收入的作用,6个专业合作社交叉覆盖了全嘎查所有农牧户,户户都是合作社成员,人人都是合作社受益者。通过土地流转,合作社提供服务,由起初没有集体经济发展到现在集体经济拥有固定资产2000多万元,年收入30多万元,农牧民人均年纯收入也提高到如今的1万多元。如今的巴彦敖包嘎查,已由一个贫困嘎查发展成为全旗致富奔小康的样板。

生态宜居 振兴有支点

近年来,科右中旗推进禁牧、禁垦、禁伐的“三禁”工作,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带动群众致富。推进绿色发展,改善生态环境。全面推行河长制,突出抓好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改善、水生态修复。依托生态资源优势,狠抓清洁能源、特色农业和全域旅游开发,引导资源、技术等要素向绿色产业集聚。

代钦塔拉苏木代钦塔拉嘎查的郭海玉告别了传统的养殖方式,组建了生态畜牧业合作社,效益一年比一年好。“过去养羊就是靠天吃饭,年头好羊膘就肥点,卖的钱能多点,年头不好收入就少点。”郭海玉说,“现在实行圈养,无论年头好赖咱都能挣着钱,去年获纯利80多万元,咱老百姓真得到了实惠。”

沿着公路两旁望去,火红的枫叶一路铺展。每年金秋旅游季节,代钦塔拉五角枫旅游景区都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客。能够充分利用草原生态资源,发展好草原文化旅游产业,也是科右中旗近些年严格实施禁牧措施显现的成效。

高力板镇呼和道卜嘎查两棵树艾里的自然草场,此前没禁牧的时候,草场的草最多长到1寸高,自从实施禁牧、围封草场以来,草的长势一年比一年好,现在已经有30公分左右高。而在嘎查北边2公里处的万亩围封地内,成片的荆棘、杨柴、沙蒿迎风挺立、交相混杂,共同织就绿色的绸缎,装扮着这片曾经沙化的土地。

草原增绿、牧业增强、牧民增收,是中旗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和目标。为确保禁牧后畜牧业不萎缩,农牧民收入不减少,在一手抓禁牧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中旗采取建设棚圈、改良畜种、扩大欧李种植面积、发展生态旅游等举措,生态经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势头。全旗公益林护林员860人,生态护林员240人,其中招募生态护林员主要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每人每年补贴1万元。更多更好的惠农惠牧政策,让禁牧牧民更多的享受改革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红利。

2013年以来,依托国家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实行分类指导、分区治理、突出重点,实施国家林业重点项目93万亩,投资2.1亿元。今年启动实施河库连通工程,以旗内各大水域连通、强化城市防洪、水资源调蓄、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居住环境为主,通过节水改造引水渠道、重建分水枢纽、新建退水渠道,将朝尔图水库、呼和水库、双榆树水库、查干其其格水库与古菈布、巴彦忙哈泡子连通,形成结构完整、功能协调的水网格局。 

此外,为有效改善“南三苏木”生态环境,加快当地产业发展,促进农牧民增收致富,科右中旗委、政府计划与阿里巴巴集团合作,利用三年时间,以生态恢复为突破口,通过实施防沙治沙、保水固土、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恢复项目建设,提升生态系统修复功能,使“南三苏木”整体植被率覆盖沙化地区的30%,为建成较为稳定的生态安全屏障奠定基础。 

乡风文明 发展有心气

贫困群众文化程度低、“等靠要”思想严重、生产方式落后等因素严重制约了农牧民的持续增收。中旗启动实施了“一学一带两转三改”农牧民素质提升工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带动为一个“动力轴”,以转变思想观念、转变生产方式为两个“螺旋翼”,以改变居住环境、改变陈规陋习、改变不良饮食习惯为三个“发力点”,着力帮助农牧民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通过学习交流、宣传引导,项目支持,扶贫干部帮扶等多种措施,让贫困户转变观念,转变生产方式,着力推动农村牧区物质和精神“两个文明”协同发展、物质和精神“两个脱贫”齐头并进。目前,科右中旗173个苏木镇全部推行农牧民素质提升工程,西日道卜嘎查是其中之一。  

今日的西日道卜嘎查,街道整洁道路平坦,家家户户窗明几净。农牧民们的饭桌上不再是单一、高盐的食品,也开始讲究荤素搭配、科学饮食。嘎查党支部书记刘海林说:“今年嘎查党支部对264户村民实行网格化管理,农牧民党员和能人大户分区分片负责带动10户左右。”通过入户征求意见、大会讨论通过、挨家挨户签订等多种形式,嘎查进一步完善了村规民约和红白理事会制度,大力推行“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的文明新风,明确要求嘎查“两委”成员、党员做到余事“三不”,即不设宴、不参加、不随礼。设立孝道文化宣传长廊、开设孝道大讲堂、成立志愿服务队、开展“孝星”评选活动……西日道卜嘎查以创建“孝道文化”示范嘎查为契机,大力发扬和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嘎查还修建了一个“幸福家院”,为60岁以上的老人免费提供住宿和饮食,现在有11位老人已经入住。

巴彦淖尔苏木贵力斯台嘎查老龄化和因病返贫人口比较多,这部分人缺乏信心,加剧了贫困,为了转变农牧民的思想观念,贵力斯台嘎查下力补齐贫困户的“精神短板”,建立爱心超市,通过孝老爱亲、热爱劳动、改变落后的生产生活习惯等换取积分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同时通过开展党员带动、内外交流、文艺演出、制度约束等多种形式激发贫困户的生产生活积极性,大家陆续发展起畜牧业、种植业、庭院经济等多种产业。贫困户由过去的100户减少到35户,预计今年年底全部脱贫。

中旗把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全面准确把握“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努力实现结构更优、效益更高,环境更好、乡村更美,民风更纯、风气更正,民心更齐、村庄更兴,腰包更鼓、日子更甜,实现脱贫攻坚与各项事业发展“双提升”,让农牧民共享发展成果,提升幸福指数。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