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兴安在线 新闻频道 兴安新闻

让人才有“用武之地”

2018-09-25 10:11 兴安日报

让人才有“用武之地”

——乌兰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全力打造高端人才集聚高地

谭艳丽  付志明

这几天,吕振飞正忙着把从长春学习回来的先进经验整理出来,身为乌兰浩特中蒙制药有限公司生产部部长,他想尽快地将这些收获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公司会定期组织我们到外地学习交流,这次收获很大。现在公司生产蒙药技术在全国都具有较高水准,在这工作,让我看到了蒙药行业更好的发展前景。”吕振飞很看重企业为他提供平台和自己预期价值实现的可能性。

要让人才有“用武之地”,乌兰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企业为平台,一面挖掘各企业的独特优势,鼓励企业间开展交流合作,找准自身发展定位;一面为人才提供优良的发展环境,引进高层次人才,为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人才集聚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

乌兰浩特中蒙制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金小带领团队不断追求产品工艺革新,先后改进了草乌、马钱子、石花等100余种蒙药材的炮制工艺,极大地提高了药品质量,同时改良了传统筛丸机,使药品一次合格率由原来的85%提升至接近100%。

研发团队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开发区首先在人才服务保障、环境营造等方面大胆实践,特别是借助“鸿雁之家”平台载体,更加广泛地吸引人才;并从企业人员总量、学历构成、职称评定、研发人员、对外合作和实验室建设、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等多方面入手,有针对性地根据企业发展实际,引导鼓励企业引进高端人才,激活人才集聚和产业发展同频共振的总开关,促进资本、人才、技术等高端要素在开发区集聚。

目前开发区企业从业者中,大学学历以上人员达到1712人、初级专业技术职称以上人员达到534人,企业研发人员达到191人,为提高企业产品研发层次、提升研发水平奠定了坚实基础。

校企联手无缝对接独具“匠心”

学校与企业的强强联合,让开发区探索出了人才培育的新模式。引企入校后,可订单式培养、定向培养更多的应用型、技能型、复合型人才,为企业发展提供“匠心”支持。

先后与乌兰浩特市职教中心、兴安职业技术学院建立政校企合作关系,拓展校企合作渠道。

31家企业与学校建立长期有效的供需协作关系,由学校帮企业培养技术理论人才,企业管理人员进校指导学生实际操作,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学习有机融合,学生在走出校门之前就能尽可能地掌握企业岗位所需要的能力,企业可收获一批招之即用的专业人才,最终实现企业与学校的无缝对接、校企双赢。

优惠政策打开“吸引”人才的大门

各项优惠政策是为人才引进打开的第一扇大门。在这方面,乌市坚持把优化创新创业环境作为重点,着力打造服务至上的引才用才留才环境。

“2017年我们建设了42户人才公寓,今年又为企业提供了42套人才公寓,鼓励企业外聘高精端人才和实用技能型人才,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乌兰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负责人介绍。

依托“草原英才”工程和高新技术企业创建,不断加强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充分利用企业展销展售等有利时机,积极开展招聘活动,2017年工业博览会期间,131家企业共计提供3700余个岗位,累计有2000余名城乡求职者入场应聘,最终达成用工意向206人,现场签订劳动合同58人。

“产学研”合作实现“借脑发展”

与清新的空气、宜居的城市、优惠的政策等条件相比,做优人才成长、产业发展的“土壤”同样重要。

要为人才提供一个能够发挥聪明才智的平台,开发区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人才培养的主导作用,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积极推进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工作站等创新平台建设,推动高新技术实现转化,真正实现“借脑发展”。

目前,奥特奇蒙药、科沁万佳、大民种业等多家企业已经分别与中国药科大学、中国农业大学、香港科技大学、中国调味品行业协会等国内知名大专院校、研发机构和协会组织建立了产学研联盟关系,并成立重点实验室2家、工程研究中心3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家,引进海外研究生2人,为企业专业人才交流、技术交流提供了合作平台。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