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兴安在线 壮阔东方潮,奋进新时代

换房记

2018-09-18 16:17 兴安日报

刘红军  

可能和大多数从乡村走向城市的中年人一样,随着时代的节拍,所住的房子都经历了土房、砖房、楼房历史性的嬗变,我就是这样的,这其中的滋味可以说是百味杂陈,还真有些话要说。

上世纪90年代,终于和女朋友结束了漫长的马拉松式的恋爱关系,到了实质的谈婚论嫁阶段,我俩双双迁回我父母所在地的一个马场。在和父亲走遍场部所有可买的房子后,眼光盯在了房价相对便宜的场区后面的三间小土坯房,就是那种建场时劳动改造人员盖的两家联体的房子,三间加一起也不足五十平方米。隔壁的一家狭小的院子里养了十几头奶牛,就在每天清早奶牛“哞哞”的叫唤声中,我们的小日子磕磕碰碰开始了。那时工资不高,发放还不及时,一年的米面油盐都要在熟识的商店里赊欠。清苦的日子却不影响年轻人工作的劲头,每天都起早贪黑到学校领着学生上早晚自习。记得孩子出生的前一天,妻子还在给学生上课。住土房每年有两件事必做,让没车没辆拿教鞭的我们十分头疼。一是入冬前要准备烧柴,几家合伙求人开着小四轮到收割完的庄稼地里拉葵花杆,每家都晃晃悠悠地拉回满满的一大车才够一年烧的。再有就是每年春天要开车到几十里外的荒野去拉盐分大的白花花的碱土,回来后再选晴明的好天气,找几个能干的人上上下下、热热闹闹地和泥、抹房顶,但不管怎样仔细每年的雨季房子总会有几个地方漏雨。记得有一年发大水,得了肝病已医治无望的父亲躺在东屋炕上苦挨着最后的日子,雨水稀里哗啦是又大又频,外面大下、屋里小下,屋里就扯了块蓝塑料布来挡雨,现在想想真够凄惨了。那时忙忙碌碌地上班,暑期跑外地上函授,手忙脚乱照顾孩子,日子过得充实而温暖,也就并不会感到这小土房的狭小偏远。

大约在土房住了十年后,赶上机会买了三间场部拍卖的公房,就是连栋的高大气派的老式砖房,把内墙全都打掉大约有九十平方米吧。请来乡村的瓦工、电工、木工重新进行了设计,有了理论上单独的客厅、卧室、厨房。但这砖房梦的实现还真不易,现在想想心还真挺累。一家人都发动起来,弟弟出力工帮干体力活,不乐意做饭的妻子也学着上灶,老人每天帮着刮修旧砖并细心的一层层摆好。我则要一次次跑市里各处的建材五金店买装修的材料,从水泥地砖到电器木料,一个暑期在烈日下汗水涔涔跑了二十多趟,人也整整黑瘦了一圈。记得一次要拉近三米做窗棂的松木,说了很多好话大客司机才答应装上车。终于住上了宽敞明亮的砖房,窗前园子里又种了几株葡萄,搭了木架。过了两三年后,架子上一串串硕大晶莹的葡萄在暖人的微风中轻轻摇曳,一幅乡村诗情画意的样子。可到了冬天,一切都打回原形,因为房顶大而空的原因,锅炉就是烧的“咕咕”叫屋里也不热乎,到了冰雪寒天人更是踡在炕上不敢动弹,缩手缩脚成了寒号鸟。

时间到了2007年,这个砖房住了大约有五六年之后吧,一个进城的机会悄然而至,随着我考入科右前旗新建的一所中学,买楼成了势所必然。就这样离开了充满人情味和怀旧感的马场,拿出所有的积蓄,又借遍了亲戚朋友,并且第一次和公积金、银行打交道,办理各种繁杂的贷款手续,买了个九十多平方米的五楼。经过装修,我才算是第一次知道真正意义的主卧、次卧、餐厅、卫生间。岳母第一次进楼来,进门就说:“真没想到我这老姑娘还能住上楼。”我也霎时觉得自己由原来的渺小瞧不起眼的“丑小鸭”变成了伸颈仰脖的“白天鹅”。这个楼房一住就是十年,这十年我亲身见证了一个城镇由荒疏到繁华的过程,如今走在街市上,道路宽阔、绿树成荫、店铺林立,人如流水车如龙。这期间工资由不足1000元钱涨到5000多元。

渐渐的感觉十年的楼已趋老态,爬的楼层太高了,离单位又太远了。擅做家中大事决断的妻子说了句时髦话:“要由刚需型住房向改善型住房挺进。”2017年秋天,在看上了一个140多平方米三室二卫的房子后,通过房产中介两天内就卖掉老楼并办理了新楼的购买手续。这次又进行了新一轮的装修,感觉这次装修自己不用动手十分的轻松,委托一个信任的设计人,比较各种材料的性价比,就像到饭店里坐好了点菜一样,在大致了解各品牌的瓷砖、木门、硅藻泥贝壳粉及地板地毯等等的优缺点之后,选出自己中意的品牌。各道工序统筹安排、衔接有序,都不用自己操心插手,用老话说就是“拿笤帚上炕”了。装修好后,亮堂堂的客厅就有五十多平方米,像个宽大的教室。最值得一说的是自己终于有了名副其实的书房,两面整墙让木工打上棕色的高达二米四的书架,多年零散的甚至无地可放的几千册图书都有了最终的归宿。这书架让见了的人都说高端大气上档次,在无数静谧安稳的时间里,我常常摩挲端详着一本本书脊,觉得自己就是一个“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幸福的人。

一晃参加工作有三十年了,时光流转,波澜壮阔改革开放的四十年来,我住房梦的实现也许就是这浩瀚的长河中不起眼的一朵小水花。我亲身经历了水花,但却和每个普普通通的人一样,心中都满载着一个时代经历者的无比欣喜。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