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兴安在线 新闻频道 兴安新闻

草原上的“能工巧匠”

2018-08-14 10:14 兴安日报

张兆琪

你知道羊肉肥美,那剩下来的羊骨头可以用来做什么呢?你知道树木用来做家具、树根做烧柴外,还可以做成各种各样精美的艺术品吗?你见过马鞍、马鞭,可你知道它们深刻的寓意吗?在2018·兴安盟那达慕会场农牧民手工艺品展示区,琳琅满目的手工艺品深深地吸引了笔者的目光:羊骨头做的蒙古包、小推车;树根雕成的牛、羊、马、蛇等小动物惟妙惟肖;树木精刻而成的马鞍、大型挂画……这些让人挪不开眼的形态逼真的工艺品都是世世代代生活在草原上的农牧民们传承和制作出来的。  

“我的手工艺制作技术是跟我爷爷学的,爷爷除了放牧外,还是手工艺人,擅长做蒙古包。现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我们都住进了楼房,蒙古包逐渐成为艺术品,在爷爷的影响下,我对手工艺制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每每家里杀羊,我都会收集羊‘嘎拉哈’(‘嘎拉哈’就是羊拐,是过去北方尤其东北小女孩的玩具),染成各种颜色,用它来做成蒙古包或勒勒车,当工艺品摆放在家里。朋友们来家做客看到了都非常喜欢。现在,能拿出来参加展览非常的开心。”科右前旗乌兰毛都苏木牧民巴雅尔图乐呵呵地把他的羊“嘎拉哈”蒙古包给笔者看。37岁的巴雅尔图制作手工艺已经十余年,他制作的各种精美手工产品受到了邻里乡亲的青睐。  

烟灰盒、花瓶、茶几……古朴原色的物件让很多游客驻足展台前欣赏问询,这是来自德伯斯镇的韩田喜以榆树根为原料制作的根雕艺术品。今年53岁的韩田喜从事根雕制作已经15年了。当笔者问及他为什么喜欢制作根雕时,他说,十几年前得了一场大病,手术后不能干重活,每天在家闲来无事便开始自行钻研根雕技术,慢慢地就变成了“行家”。如今,韩田喜已经成为镇子附近小有名气的根雕制作者,很多人都慕名前来他家购买学习。韩田喜说,这项技艺,他会一直钻研下去,并把自己的儿子培养好,把这项技术传承下去,为草原的根雕艺术发扬光大做出自己的一份努力。  

采访过程中,笔者被一位正在雕刻的老人所吸引。他的展台上除了自己制作的工艺品外,还展示了一排排的荣誉证书:“兴安盟第二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传统美术)实物展评比二等奖”“科右中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突出贡献个人”“全国技能大师”……这位老人的名字叫图门乌力吉,今年已经71岁了。老人从事手工制作有50多年了,是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他说:“草原牧民离不开马,对马上用品要求很高,马鞭能策马、防身,马鞍则有步步登高的良好寓意。在生活中,人们用上真正的马鞍等马上用品已经不多了,但是喜欢放一些工艺品在家里。”图门乌力吉老人的这项技艺是从其太爷爷传承下来的,现在他的儿子巴特尔成了他的接班人。他说,他的家族会把这项技艺永远传承下去,让每一位草原儿女为博大的草原文化而骄傲。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