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兴安在线 新闻频道 区内新闻

库布其沙漠治理“根据地” 恩格贝叩响“国际化大门”

2018-08-13 16:24 中国新闻网

资料图:引自黄河的凌水让沙漠上充满生机。 中新社记者 刘文华 摄

“从当初的不毛之地,到现在的恩格贝生态示范区(以下简称恩格贝),在过往的四十年间,恩格贝通过治理获得了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等多项荣誉称号。”刘慧颇为动情地介绍。

刘慧是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恩格贝生态示范区新闻信息部部长,近日其在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表示,作为库布其沙漠的治理“根据地”,目前恩格贝已经叩响“国际化大门”。

“恩格贝”为蒙古语,意为平安、吉祥。恩格贝生态示范区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境内,地处中国第七大沙漠库布其沙漠中段北缘,总面积约30万亩,北靠黄河,历史上这里曾是一块水草丰美、风景秀丽的地方,后因滥垦过牧环境恶变,土地严重荒漠化。

官方资料显示,从1977年开始,一代代恩格贝人和国内外志愿者在这里共同栽植乔木700多万株、灌木3万亩、优良牧草5000亩,区域内植被覆盖率达78%,森林覆盖率达到42%。

恩格贝似乎天然具有“国际范儿”的基因。刘慧介绍说,多年来,恩格贝的生态建设得到了国内外各界支持。远山正瑛是日本著名治沙专家,1991年来到恩格贝治沙,一待就是十几年。

远山正瑛的行动鼓舞了更多的志愿者来到恩格贝改造荒漠。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因此授予远山正瑛“荣誉公民”称号,远山正瑛还荣获联合国“人类贡献奖”。

远山正瑛的精神也鼓舞着很多国际友人来恩格贝植绿。刘慧告诉记者,截至目前,每年都会有20多个国家近千名外国志愿者来这里植树。

恩格贝的国际化步伐从未停止,近三年来,官方开始新一轮的“国际化设想”,并将在多个方面进行突破。

刘慧介绍说,恩格贝叩响“国际化大门”的具体思路是:传承和发扬“恩格贝精神”,打造国际志愿者精神基地,让恩格贝成为世界各国志愿者向往和追求的精神家园;扩大中亚、中蒙俄和中日韩民间友好交流,打造国际友好交流基地;利用“恩格贝模式”品牌优势,打造国际生态技术示范基地;打造国际新能源、新科技示范基地;主动迎接“第六次产业革命”,打造中国沙漠经济示范基地。

刘慧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还表示,中国已故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曾提出继信息产业革命之后,人类将迎来“第六次产业革命”,农业型产业将会产生重大变革,前所未有的新产业——知识密集型农产业、林产业、草产业、海产业和沙产业将要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登上舞台。

在刘慧看来,恩格贝具有充沛的阳光资源,具备了发展农业型产业的要素和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的本源,潜伏着发展农业型产业的高生产力要素。恩格贝示范区将依托中科院节水农业技术、沼气技术、生猪养殖技术,真正形成农业型的知识密集产业,实践和示范钱学森先生的沙产业发展理念。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民群众的福祉,生态宜居是美好生活的愿景。”刘慧表示,当前最重要的是,在向这片“绿洲”要效益的同时,如何守住恩格贝这份绿色和纯净,谱写“最美恩格贝”生态奇迹。因此,对于恩格贝的治理,未来任重道远。(完)

  (中新社记者 赵永厚 李爱平)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