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兴安在线 新闻频道 兴安新闻

“城市双修”让红城更有温度

2018-06-08 09:57 兴安日报

“城市双修”让红城更有温度

——乌兰浩特市开展“城市双修”综述

□刘晓东

2017年3月,乌兰浩特市获批成为第二批国家“城市双修”试点城市。作为所有试点城市中唯一一个县级市,乌兰浩特的城市建设开始摒弃大拆大整的“折腾”模式,向“生态修复、城市修补”转型,努力提升城市人居环境,让这座城市更有“温度”,让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百姓从不便、不安,向舒适、宜居转变。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解决城市问题为导向”,乌兰浩特市的“城市双修”工作从一开始就把出发点落在民生上,目的就是让城市更有温度,而红城的美丽嬗变,就是从治疗一个个“城市病”拉开序幕。

水,涵养的是城市的灵气。没有了她的涵养,城市就失去了“精气神”。

由于历年来缺乏有效治理,工业和居民生活污水排污现象严重,洮儿河贯穿城区的河段河水污浊,河道内杂草丛生、满是垃圾。不断倾倒垃圾和填河搭建临时棚舍,使河道逐年变窄,已经不具备防洪泄洪功能。“臭、丑、乱、旧”的洮儿河一度成为这座城市的一块心病。

2012年5月,洮儿河整治和景观绿化工程在北起洮儿河八里桥、南至城南大桥,全长8公里整治河段全面铺开。经过5年的不懈努力,现在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洮儿河两岸植物多样、景观优美,文化内涵丰富,集防洪蓄水、生态涵养、旅游观光、休闲娱乐于一体,成为了乌兰浩特受损弃置地生态与景观恢复的典型。

事实上,乌兰浩特市近年来在城市的规划建设中已经着力从“城市修补”“生态修复”入手,治腠理、肌肤之已病,按照“统筹兼顾、补修结合”原则,全力推进山体修复、河道治理、绿化提升、棚户区改造、道路桥梁畅通等8项重点工程,努力打造“小而精、精而美”的特色风貌。

随之而来的是一大批生态及民生项目实施并建设完成,其中,投入29亿元实施的罕山生态修复示范区项目,完成棚改4200户、130万平方米,还绿75万平方米,实现了生态修复、城市修补有机结合,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投入10亿元,完成387个、463万平方米老旧小区改造,受益群众达6.7万户。通过实施神骏山生态修复、洮儿河生态休闲公园、归流河河道景观治理、城市出入口整治提升等一系列“城市双修”项目,使乌兰浩特市森林覆被率提升到32.4%,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9%,城市功能更加完善,综合承载力显著提升。

目前,乌兰浩特基本形成了“一山居中、二水环绕、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生态优质型、“配套齐全、秩序井然、环境优美、百姓宜居”的功能完备型宜居城市,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在“城市双修”工作中,乌兰浩特没有因着眼当前而忘却了积极奋斗的远景期待,未雨绸缪,制定了中长期“城市双修”工作计划。

在这个规划中,乌兰浩特的“城市双修”坚持生态修复不动摇,打造生态优质型城市,做足“山体、水系、绿地”三篇文章,全力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坚持城市修补不懈怠,打造功能完备型城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突出“补缺失、塑风貌、提品质”三大抓手,使城市更加宜居、更具活力、更有特色;坚持长效机制不松动,建设生态宜居型城市,坚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长期目标,推进城市功能体系完善与提升,推动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文化等各方面协调、可持续改善和提高。

乌兰浩特的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颗恒心干到底,统筹推进城市建设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目的是减少“城市病”,让城市生态变得更好,城市品质得到提高。但千变万变,不离其宗,这一宗旨就是让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日子过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