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兴安在线 文化旅游

以节促游富民增收

2017-12-08 10:11 兴安日报

1月16日绰尔河冰雪渔猎旅游文化节,6月16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博格达乌拉祭,7月22日音德尔镇长发村葡萄采摘节,8月22日好力保镇绰尔河农耕文化节,8月23日首届草原黑木耳旅游节,9月17日首届金色绰尔河沙果采摘节……一系列乡村旅游节庆活动的成功举办,让扎赉特的乡村大地热闹非凡,一波又一波的游客不期而至,搅热了扎赉特的乡村旅游。

近年来,扎旗紧紧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四季旅游,坚持全域联动,多措并举,精准发力,以精心打造乡村旅游节庆活动为载体,推动了扎旗旅游市场尤其是乡村旅游持续升温,使乡村旅游成为百姓出游的新常态。旅游节富了百姓的口袋,真正变成了增收节。

以节促游百姓乐

“没想到,今年的果园有了这么好的收成,以前沙果成堆都烂在了地里。今年的采摘节,让我家的沙果变成了成沓的钞票,别提多乐呵了!”绰尔河果园的创办人张美荣成为扎旗首届金色绰尔河沙果采摘节最大的受益者。

3d28c4f083554727b00fa97ec0957e07_B_BASIC

采摘节期间,该果园收入4万多元,150亩果园的沙果销售一空。这也是该果园创办15年以来收益最好的一年。据悉,该果园是由9户贫困户组成的扶贫联合体,今年采摘节的成功举办,让他们在脱贫致富的路上有了新盼头。扎旗力争把该果园打造成绰尔河旅游带上的一道独特景观,吸引带动更多的乡村旅游示范户脱贫致富。

今年以来,扎旗按照节庆旅游变成增收节的总体构想,重点打造系列节庆活动,共吸引游客20余万人次,带动宾馆、酒店、乡村旅游接待户、贫困户等实现旅游收入200余万元。仅木耳节期间,就有50家参展商、21家木耳合作社及木耳经营户实现旅游收入近100万元,实现了以节促旅富民增收。

民族村屯特色浓

“路通了,心里也敞亮了,这绿水青山就变成了‘摇钱树’。”在扎旗巴彦乌兰苏木,远近闻名的巴彦塔拉嘎查水云涧度假村负责人塔琳苏布德老人高兴地说。

自2013年水泥路从山外铺进来后,塔琳苏布德老人率先在嘎查修建了两座蒙古包,并盖起了一幢小洋楼,用自家养的牛羊招待来往旅游的客人,生意一天天地红火起来。

为促进美丽乡村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扎旗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的原则,组织民族、历史、规划、建筑设计等方面的专家,对全旗城镇建设如何突出民族文化特色进行分析研究和整体规划建设。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选择具备一定基础条件的嘎查村建设民族特色示范村,努力打造各具文化特色的旅游景点和旅游路线。

目前,扎旗北部旅游文化已经形成以扎赉特民歌、鲜光朝鲜族民俗、蒙古族婚嫁等为代表的特色风情文化游,以木华黎传说和扎赉特历史为重点的特色历史文化游,以乾德牟尼庙、巴彦扎拉嘎莺歌庙、阿拉达尔吐达嘎图庙为重点的特色宗教文化游,以祭神山、祭敖包、民间那达慕为重点的特色民俗文化游,这一系列的特色乡村旅游品牌,促进了扎旗旅游业的蓬勃发展。

美丽乡村美如画

“喜鹊枝头叫喳喳,我们心里乐开了花。你问我们高兴啥,城里人来到俺们家,夸咱小吃真不少。你问俺们都有啥,大饼烤排木耳面,山菜野鱼炖得鲜。自从办了农家乐,日子越过越顺和……”如今,这个顺口溜在扎旗好力保镇广泛流传。

提起扎赉特旅游,一定会想起胜似江南的红卫村、五道河子村、永兴村、杏花山村……这里有轻转的风车、美丽的杏花、香味浓厚的大米、承接历史的农耕博物馆、不胜枚举的家常菜……

近年来,扎旗以南部乡镇既要美丽乡村,又要田园风情为旅游发展目标,在推动全域旅游过程中千方百计拉好“农耕文化、农业产业、生态建设”三驾“马车”,以产业作支撑、以文化内涵为载体,打造乡村休闲生态旅游。不断提高美丽乡村整体“颜值”,注重打好“文化牌”,塑造出一张生动的“旅游名片”。

从生态游到乡村游,从风情游到民俗游……扎旗把美丽乡村与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按照“山水田园一幅画、城镇村落一体化”的城乡旅游发展新格局要求,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让越来越多的农民朋友喜在脸上、甜在心头。               (李静)

编辑:杜晓婷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