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兴安在线 新闻频道 兴安新闻

关怀与祝福汇集成一种力量

——回访中央代表团一分团在我盟走访慰问的地方

2017-08-14 08:54 兴安日报

将党中央的关怀

化作不断前进的力量

8月11日,中央代表团一分团带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全国人民的深情祝福来到兴安盟。在兴安盟慰问期间,代表团在乌兰浩特市先后来到罕山生态修复示范区、绿色有机水稻种植示范区、义勒力特嘎查,深入田间地头,走进普通农户家中,看望慰问工作、生活在这里的基层干部和普通群众。

一声声鼓励的话语,一个个殷切的期望,在乌市各族干部群众心中荡起温暖的涟漪,凝聚成建设美丽北疆的红城力量。

在乌兰浩特市绿色有机水稻种植示范园区,义勒力特镇镇长陆启国说:“感触真的很深。”说起当天的感受,陆启国深深呼吸了一下,“作为一名乡镇基层干部,有幸参加到自治区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中,特别是能够近距离向俞主席汇报工作,对于我这样的基层干部来说真是一生难忘。”

随着代表团的离开,稍稍平复了激动的心情,留给陆启国更多的是对未来工作的思考。“一直以来,义勒力特镇在乌市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打造城郊型‘精准高效、休闲观光’的现代农业,依托4万亩优质水田资源,在建设绿色、生态、可持续的美丽田园综合体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下一步,我们这些基层干部一定会加倍努力工作,来回报党中央的亲切关怀,用自己的辛勤付出,让党中央的各项惠民政策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提到代表团走进田间地头与当地的干部和水稻种植户亲切交谈的场景,义勒力特镇胜利嘎查书记包全喜仍然激动不已。“当时真的太激动了,你说咱们胜利嘎查这么一个小屯子,啥时候来过这么多大领导。这说明啥?说明党中央没忘了咱农民不是,就冲这,再累也不累啊,现在就想按照代表团的嘱托,把我们绿色优质水稻品牌做大做强,让老百姓的钱包都鼓起来。”   

“俞主席和代表团去我的稻田里了,还问我种的品种和收成……”赵宝全这个敦厚寡语的庄稼汉子说起代表团的慰问也少有地打开了话匣子。

连日来,乌市建设局园林处副书记周晁一直关注中央代表团来兴安盟慰问活动。在新闻中收看到代表团一行来到乌兰浩特罕山生态修复示范区,考察生态修复治理与棚户区改造推进情况后,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罕山生态修复示范区的绿化工作都是由咱们建设局园林处规划实施的,说心里话,那里的每一棵树、每一株花都倾注了园林人的心血和汗水。”代表团在考察中提出,良好生态环境是兴安盟的潜力和优势,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走绿色兴盟惠民的发展道路。“盟委、行署已经明确了‘引领绿色发展’的大方向,作为园林绿化工作者,能做的就是不折不扣地执行,为建设‘绿色兴安’贡献自己的力量。”对此,周晁如此表态。

中央代表团在乌市慰问期间,肯定了乌市的发展成就,这让全市各族干部群众建设红城的信心更足了;同时,代表团也对乌市今后一段时期的发展提出了指导性要求,这也让大家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这些肯定与嘱托,势必会进一步增强全市上下做好各项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奋力谱写“传承红色基因,引领绿色发展”的新篇章。    (驻站记者刘晓东)

始终牢记

党中央的亲切关怀

8月12日,记者来到中央代表团一分团慰问过的盟光荣院。盟光荣院的老同志们纷纷感谢俞正声一行为他们送来的党中央的关怀和亲切问候。

今年84岁的吴志民1956年入伍,曾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鲜,帮助朝鲜抗美援朝战争的战后恢复和重建工作。吴志民十分感谢俞正声一行带来的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于老同志的亲切关怀。“俞正声主席一行的到来,对我们老同志是一种鼓舞。”吴志民说:“我在盟光荣院10年了,吃、穿、住我们都不需要花费一分钱,在这里的生活一年比一年好,这都得益于党和国家对于我们这些老同志的好政策。如今更是有中央领导来看望我们,感谢党和国家始终挂念着我们这些老同志。”

龚玉龙1996年住进盟光荣院,至今已经20多年。“真要好好感谢党和国家对我们这些老同志的关心啊!俞正声主席一行来看望了我们,与我们促膝谈心,让我们大家心里都暖暖的。”龚玉龙还告诉记者,俞正声主席临走时还叮嘱光荣院工作人员要进一步落实好国家优抚政策,把我们的生活照顾好、身体照料好,让我们安享晚年。“这些话语更是让我们始终牢记党和国家的亲切关怀。”龚玉龙说。     (记者温亮)

努力培养

更多更好的人才

“中央代表团看望慰问了我校师生,给我们带来了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全国各族人民的问候。不仅对学校的工作给予了肯定和鼓励,同时也为学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以现代教育观念为指导,继续坚持双语教学、三语并开的教学模式,努力提高办学水平,并做好文化传承和民族团结。”乌兰浩特蒙古族小学校长包永梅接受记者采访时激动地说。

回忆起俞正声率中央代表团一分团来到乌兰浩特蒙古族小学时,包永梅打开了话匣子,“我是2009年12月来蒙古族小学任校长的,当时学校的条件不是很好,不仅房屋老旧,还有欠款。学生们的住宿条件也很差,大一点的宿舍里甚至挤着30名学生,学生们在食堂用餐也需要排队。自从2013年7月搬迁到新址后,学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如今我们学校是自治区标准化学校,软硬件在全区都是一流的,学生们的住宿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食堂能同时容纳800名学生就餐。这多亏了党的好政策啊!”

谈到对未来的憧憬,包永梅坚定地说,“我们要把中央代表团的关怀转化为前进的动力,把这所具有85年悠久历史的民族学校办得越来越好,培养出更多蒙汉兼通、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为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作出贡献。”    (记者于舰勐)

编辑:朱连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