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兴安在线 经济周刊 产经科技

九龙乡特色产业拓宽脱贫路

2017-07-27 11:17 兴安日报

一片片整齐见方的稻田里,暖风吹过,茁壮的稻秧轻轻荡漾,绿意盎然,一派生机的景象。“这都是我们的稻田,你看长势多好!”突泉县九龙乡龙门村党总支书记李庚文指着一大片绿油油的稻田自豪地说。

选好特色产业,扎实推进精准脱贫,在全面建成小康的路上,不让一个贫困户掉队。突泉县九龙乡根据各村特点,依托当地资源优势,调整产业结构,注重发展富民产业,引导农民选择水稻种植、设施农业和绿色蔬果等特色富民产业,全力打造产业链,以特色产业发展助推贫困户精准脱贫。

不断扩大“旱改水”项目

玉米价格持续低迷,极大地影响了群众耕作的积极性。九龙乡立足实际,不断优化生产结构,转变发展方式。通过两年的调研和试种,在龙门、九福、兴安3个村实施“旱改水”1800余亩的基础上,今年在蛟流河沿岸7个村实施“旱改水”3200亩,全乡水稻种植面积已达到5000亩。主要种植品种为“白稻八”,成熟期130天,预计亩产1500斤,去除成本后,每亩净收益1500元。成功注册“尤农佳”“彼寿康”两个稻米品牌,提升了产品的竞争力。

大力发展林果产业

提到发展特色林果产业,不得不说长春岭村栽植的425亩山葡萄。如今,翠绿的葡萄叶满枝头,成活率达90%以上。“我们村的葡萄园,每亩栽植苗木550株。到盛果期时,预计每株能产葡萄5斤。按每斤1.2元算下来,每亩能赚3000多元,这对山坡地来说可是不少的收益啊!”提到村集体的山葡萄,长春岭村书记马文秀总是喜欢给别人算上一笔收入账。

九龙乡依托林业资源优势,紧紧把握市场需求,积极引导群众发展特色林果业种植,将山地资源开发与农民群众增收结合起来,调整林业产业结构,优化林业生产。年初以来,全乡共栽植果树3487亩,其中沙果2132亩、苹果215亩、李子60亩、山葡萄1080亩。

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长春岭村与宝润红酒公司签订裸地山葡萄种植订单425亩,栽植苗木227360株,成活率达90%以上。苗木由突泉县宝润红酒公司提供,回收葡萄时扣除苗木款,减轻了村集体的负担。当年可结果,每斤回收保底价为1.2元,3年后为盛果期。预计盛果期亩产可达3300斤,实现村集体增收160余万元。该项目以雇用人工的方式带动贫困户增收,截至目前,共带动贫困户33户、65人增加收入。后期的灌溉、埋杆、拉线、剪枝等工作,均以雇用建档立卡贫困户为主,从而提高贫困户收入。

积极发展订单农业

通过土地托管的形式,在东兴村建设谷子种植基地1500亩,参与流转的农户每亩农田净收租金300元,并可享受每亩150元的政策补贴。也就是说,农户只要将土地进行托管,至少可获得每亩450元的纯收入。在东兴、九龙两个村种植订单板蓝根235亩,在长春岭村种植订单萝卜200亩、订单红干椒70亩,在新风村种植订单甜菜及油葵各600亩。通过有效地示范带动,逐步改变群众的传统种植意识,实现逐年增收致富的目标。

发展培育本土企业

九龙乡贫困户中60岁以上的占53.7%,因残因病致贫占70%以上。通过走访,了解到这部分人群无法通过自身发展产业实现脱贫。针对这一现状,九龙乡积极探索创新产业帮扶模式,坚持培育壮大富民增收产业,不断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与贫困户利益链接机制,大力发展以合作社为重点的新型经营主体,积极鼓励贫困户入股合作社发展“铁畜”养殖,通过分红资金增加家庭收入。合作社将政府拨给贫困户每人3000元的奖补资金吸纳捆绑,每年给贫困户每人450元的分红款,三年后返还贫困户相当价值的入股内容。通过这种特色养殖的产业模式,合作社与贫困户间建立起企业带动、百姓受益的良性供需关系链条,一方面满足合作社扩大养殖规模资金方面的需要,另一方面又能为贫困户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最终实现合作共赢。目前,长春岭村富氏生猪养殖合作社和新风村肉羊养殖合作社已通过“铁畜”养殖帮扶形式,为贫困户发放分红资金9.315万元,使166户贫困家庭扩宽经济来源,助推稳定脱贫。

放大养殖奖补资金

积极引导贫困户养殖大畜,针对每人3000元奖补资金购买大畜不足的问题,通过县委、政府协调,九龙乡联合蒙银村镇银行,将贫困户奖补资金放入银行放大到1万元,使贫困户有充裕资金购买牲畜。九龙乡政府根据各户养殖情况用剩余两年奖补资金帮其还贷,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目前,全乡13个行政村中除黄花村外,全部完成奖补资金放大工作,共有230户贫困户404人放大资金,总金额达395.4万元。    (驻站记者冯玉燕    通讯员周丽坤)

编辑:于月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