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兴安在线 文萃周刊 史海

古人的各种退休形式

2017-05-11 09:52 兴安日报

古代也有退休制度,那时候没有公司、工厂,所以古时的退休主要是就公务员来说的。古代的退休又叫“致仕”或“致政”,《尚书》记载:“大夫七十而致仕,老于乡里。”《礼记》有云:“五十而爵,六十不亲学,七十致政。”古代官员的法定退休年龄是七十岁,到年龄便可辞官归乡,颐养晚年。

到退休年龄便请辞

退休一词,最早见于唐宋,唐代文学家韩愈的《复志赋序》中有“退休于居,作《复志赋》”一句,《宋史·韩贽传》上也说:“退休十五年,谢绝人事,读书赋诗以自娱。”官员退休后,国家为了使其老有所安,还会发放一定的退休金,金额的多少与其官职、功绩和皇上的恩宠程度有关。

历朝官员一到退休年龄大都自觉请辞,有的甚至年龄还不到,也主动让贤。在古代,提前告老还乡的情形并不罕见,只要官员提出申请,皇上一般都会恩准。明弘治年间,明孝宗就曾专门下诏:“自愿告退官员,不分年岁,俱令致仕。”古代官员们提前退休的原因主要是身体情况欠佳,如唐代开国名将李靖,因伤病缠身的缘故,提前在64岁时就“告病还乡”,被皇上恩准。

提前退休避政治风险

当然,也有一些官员提前隐退是为了规避政治风险,比如范蠡,他辅佐越王勾践成功剿灭吴国,一雪前耻,但他深知“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是该急流勇退的时候了。于是在一个月黑风高之夜,他携带金银细软,率领家属和仆从,驾一叶扁舟泛于江湖,成功跳出了那片是非之地,实为明智之举。明朝的开国功臣刘基,辅佐朱元璋平定天下,但他并不居功自傲,也深知“伴君如伴虎”的道理。于是在洪武四年,他刚满60岁就要求退休,还写了一首打油诗表明心志:“买条黄牛学种田,结间茅屋傍林泉。因思老去无多日,且向山中过几年。为吏为官皆是梦,能诗能酒总神仙。世间万事都增价,老了文章不值钱。”朱元璋很高兴地派人把他送回了家乡,还给了不少赏赐。

归隐山林怡然自得

还有一些官员提前退休是因为自己本就无意于功名利禄,比如我们熟悉的陶渊明,一生向往田园生活。还有南朝梁代的陶弘景,36岁便提前退休,自号“华阳隐居”,过起了逍遥的隐居生活。梁武帝即位后,派人请他出山做官。陶弘景便画了两头牛,一头牛悠闲自在地吃草,另一头却被人套着笼头,牵着鼻子鞭打驱使。他还在画上写了首诗:“眼前流水自悠悠,歇卧偷闲恋绿畴。笑看金笼牵鼻去,等闲落得用鞭抽。”陶弘景借画和诗表明自己归隐山林的决心。梁武帝一看,深知其意,虽没有请他出来为官,但梁武帝还是经常以书信方式请教朝廷大事,因此陶弘景还被人称作“山中宰相”。

正所谓“无官一身轻”,清代乾隆年间的“刘罗锅”刘墉被我们熟知,他退休后曾写了一副对联:“粗茶淡饭布衣裳,这点福让老夫消受;齐家治国平天下,那些事由儿辈担当。”悠然自得之情一览无余。当然,退休也并非人生的终点,而是崭新生活的开端,如今老百姓们退休后或接送孙子,或写诗作画,或遛遛家雀,或拉拉二胡,或发挥余热,或游遍河山,忙得也是不亦乐乎!(刘亮)(摘自《广州日报》)

编辑:朱连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