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兴安在线 新闻频道 兴安新闻

乌市旅游业发展步入“全域时代”

2016-12-18 19:59

本报讯(驻站记者姜丽艳)在新一轮旅游市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乌兰浩特市站位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把握城市转型发展的新要求和城乡一体发展的新趋势,充分挖掘旅游资源的潜在价值,把旅游业作为乌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积极做好全域旅游这篇文章。

转变思路,构建全域旅游大格局

突出的交通区位优势和独特的资源禀赋决定了乌市有条件有基础发展旅游业,但长期以来乌市旅游开发不足,无特色优势旅游产品,只能作为过境地,而不是旅游目的地,旅游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今年乌兰浩特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将全域旅游业作为富民强市的支柱型产业写入了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快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并提出了创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发展目标。10月底,乌市成功进入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标志着乌市旅游工作进入全新发展时期。

乌市按照“生态优先、旅游带动、全域规划、城乡一体”的原则,以将全市变成一个大景区为目标,着力把小景点连成大景区,深入挖掘红色文化旅游产品,打造蒙元文化旅游精品,塑造乡村旅游新亮点。今年以来,全市旅游人数达到127.1万人次,同比增长64.2%;旅游收入12.28亿元,同比增长64%。

发展“旅游+”,融合实现全产业发展

“树立大旅游意识,抓好特色旅游商品宣传推广工作,做好‘购’的文章,是乌市构建吃、住、行、游、娱、购体系的重要举措。”乌市旅游局副局长王春英介绍,“同时,积极推动旅游业与农产品加工业、消费品制造业、传统工艺美术等产业融合,逐步实现‘旅游+’融合式发展,从而推进全产业发展。”

在发展全域旅游过程中,乌市注重发挥好旅游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催化和互补作用,将旅游从封闭的自循环向开放的多产业融合发展方式转变。

“旅游+文化”的融合。充分利用五一会址、自治区党委办公旧址、乌兰夫办公旧址、民族解放纪念馆等红色旅游资源,改造提升配套基础设施,开发红色旅游产品,建设学术交流研讨、教育培训基地,全力打造红色文化旅游景区。对成吉思汗庙现有景观进行改造提升,增加建设相关建筑项目,做好文化的深入挖掘和整理工作,创新、开发相关文化旅游衍生品,进一步提高成庙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旅游+美丽乡村”的融合。丰富“乡村游”内涵,重点打造了杏花节、稻田捕鱼节、采摘节、格桑花节、民俗文化节等精品文化旅游活动,差别化打造乌兰浩特旅游特色小镇。在近郊大力发展生态休闲度假型乡村旅游,构筑城乡互动的旅游发展新格局。

“旅游+工业”的融合。随着乌市工业旅游的不断升温,越来越多的市民和外地游客走进工业园区。在今年的“走进开发区”活动中,全盟500多名退休老干部和全市16所学校的4000余名中小学生分批次参观了蒙牛乳业(乌兰浩特)有限责任公司及内蒙古万佳兴安食品文化博物馆。

“旅游+商业”的融合。为充分满足游客的购物需求,乌市多次组织旅游商品企业开展各类活动,目前,全市共有14家旅游商品企业,其中,集体企业7家,私营企业7家,涵盖旅游工艺品、纪念品、日用品、农副产品等旅游商品。

补齐“短板”,提升旅游城市公共服务水准

札萨克图公铁立交桥建成通车,新桥街、环城南路、钢铁大街等立交桥快速推进,乌白高速建成通车,乌新高速即将启用,乌白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全面铺开,乌兰浩特火车站西站的开工建设,新机场航线的不断增加……一个更加便捷的集高速公路、铁路、航空于一体的立体交通网络初步形成。

今年,乌市在主干道路畅通、重点区域绿化、临街硬化亮化、城市集中供水、环卫基础设施、垃圾污水处理等重点项目建设上下足功夫,全方位提升了全域旅游综合服务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乌市还开展了“厕所革命”,精心设计建设了旅游厕所,在街头绿地、公园广场和有条件的一楼门市,高标准新建对外开放公厕,使城区开放公厕达到30座。

全民共建共享,在改善民生中走出新路子

“现在我们正根据国家旅游局关于‘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要求,着手编制《乌兰浩特市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规划》,《规划》中我们将注重双线并行,力争在发展全域旅游时,既要满足游客体验的需要,又要让旅游发展给市民生活、经济带来变化。”乌市旅游局局长张红梅说。

任何产业经济的最终准绳都是人民的幸福感,在全域旅游中,幸福感也是通过共享共生来体现的,让人民群众分享到旅游发展带来的红利。

推动旅游环境全民共创。乌市把旅游市场环境治理纳入到全市综合治理范畴内,深化依法治旅,加强旅游市场联合执法,突出重点区域、重点领域的专项整治,优化旅游环境;创新旅游机制体制,建立健全“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主体负责”旅游工作机制,形成管理联动;大力倡导“文明旅游”,促进旅游行业诚信经营、规范执业,巩固提升游客满意度。

推动旅游成果全民共享。乌市把旅游与美丽乡村建设和脱贫攻坚工作相结合,动员广大群众特别是贫困群众全面参与旅游开发,依托当地优势资源发展乡村度假山庄、“采摘园”“农家乐”等差异化旅游产品,加快城乡旅游互动和城乡一体化进程,实现旅游成果共建共享。

编辑:白莹雪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