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兴安在线 经济周刊 周刊一版

用“一事一议”作支点,为百姓“撬”来幸福感!(阿市篇)

2016-12-05 22:05 兴安日报

“木板建的房子泥抹的墙,窄窄的街道凌乱的房”,这是人们对改造前的阿尔山市明水河镇镇容的描述。往日,那里的交通更是让人头痛,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被老百姓戏称为“水泥路”。基础设施建设的严重滞后,使明水河镇的居民生产生活苦不堪言。

如今,镜头深处,一栋栋漂亮清新、充满林区风情的建筑林立在街道两侧。一盏盏路灯在夜晚慢慢亮了起来,忙碌了一天的人们陆续来到小镇的街道或广场上,大家或休憩、或散步、或跳舞,以各自喜爱的方式享受着轻松而悠闲的时光。村民的生活环境得到了极大地改善,幸福指数一路攀升,村民十分满意政府的惠民工程。

阿尔山市财政局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以来,为阿尔山国有老林区、老村镇的百姓解决了生产生活中的诸多实际困难,让百姓真正成为这项政策的受益者,真正让老百姓在这片土地上安居乐业。惠民政策全面落实,每个规划、每个部署、每个举措、每个项目,大大小小,桩桩件件,都浸透着为民情怀。

解决群众之需——从问题最突出、反映最强烈的地方入手

一道拦水墙,拦住了桃花水,解了百姓忧。

采访中,原来住在伊尔施村的徐久祥,对当年奶奶家被桃花水浸泡场景的描述还有些动情。他对记者说:“在拦水墙没修建之前,这里住的70多户居民几乎每年都要受到桃花水的侵扰。水最大的一年,桃花水从奶奶家的屋里往外冒,冰水寒冷彻骨,年迈的奶奶用冻僵的双手淘走屋内积水。”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在伊尔施村落地后,首选项目就是寻找民生大事,解除民生大患,把治理桃花水患列为第一个奖补项目。

建设中,阿尔山市财政局本着“政策引导、财政支持,农民自愿、农民受益,民主决策、群众监督,公开透明、上下联动”的原则,把“群众需要不需要、愿意不愿意、满意不满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统筹谋划全局,因地制宜,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在白狼镇鹿村,出行难是困扰村民的主要生活难题。鹿村乘着“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的东风,首先进行街巷治理,解决了村民出行难的问题。进而配套相关设施,道路照明建设项目投资90万元,安装太阳能路灯51盏;垃圾填埋场项目投资49.14万元,修建垃圾填埋场7500平方米、垃圾场砂石路80米、护坡300立方米;排水沟修建项目投资29.34万元,修建排水沟500米;人畜饮水项目投资15万元,打水源井1个、输变电线路0.6公里、自来水管线1300米;公厕建设项目投资8万元,修建公厕1座,让百姓赞不绝口。

在洮源新村,道路硬化项目投资275.8275万元,硬化道路2100米;排水沟修建项目投资109.6164万元,土方填挖12600立方米、土地塑型7700立方米。为了尽善尽美,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还投资72万元,安装庭院灯96盏、侧壁灯116盏、地灯83盏、草坪灯323盏、射灯35盏、泛光灯36盏、洗柱灯138盏、室外配电箱7个;栅栏修建项目投资262.5万元,修建景观廊103延长米、景观架38延长米、景观条石241米、景观亭2个、栅栏1375延长米、挡墙1111米。

通过“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的实施,各村内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能力得到进一步强化,基本实现了雨天不踏泥、晴天道路通、沟渠排水畅、夜晚路灯明的农村新面貌,为各村发展乡村旅游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富民增收提供了新动力。

满足群众之盼——从需求最迫切、利益最直接的地方着手

生活美不仅体现在环境上,更体现在人们物质生活的富庶和精神生活的充裕上。为进一步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引导村民、村集体和社会各方面资金共同投入美丽乡村建设,发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平台作用,增强乡村自我“造血功能”,不断满足人们对物质和文化生活日益增长的需求。阿尔山市财政局按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有关要求,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依托阿尔市的资源禀赋,始终坚持“生态立镇、旅游强镇、文化兴镇、产业富镇”发展战略,依托“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不断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找突破,创财富。

白狼镇鹿村为美丽乡村建设试点,位于白狼镇镇区南8公里,辖区面积30.9平方公里,现有居民70户、175人,有蒙、汉、满等民族。自2015年镇党委、政府为进一步加强鹿村建设,根据产业发展趋势和顺应经济转型的需要,对鹿村整体进行了重新规划和调整:以S203公路为分界线,东侧以鹿村旧村为核心,打造特色养殖观赏及林下产品销售区;西侧以洮源度假新村为核心,打造集餐饮、住宿、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旅游接待区。

目前,鹿村共有特色养殖户8家、旅游纪念品商店17家、林家乐饭店旅店18家。洮源度假新村可同时容纳700人就餐,共有床位320张,2015年全年接待旅游人数达5万人次,村民人均年收入达2.4万元。实现了人文生活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互惠共赢的良好局面。

以林俗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为支撑,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林俗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1月,注册资金200万元,2015年11月正式投产运营,公司建筑面积800多平方米,带动35人就业。经营产品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纯手工艺品——桦树皮画;一类是板雕、浮雕、雷击木等木制工艺品。白狼镇政府通过将争取到的扶贫资金,以建档立卡户入股的形式投入到该公司,让每户贫困户拥有公司股份,年终分红受益,增加资本性收入,同时也吸纳有劳动能力和意愿的贫困人口到该公司经过培训上岗就业,增加其家庭收入。林俗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今后将通过加大投入,进一步扩大旅游产品加工制作规模及产品种类,丰富旅游纪念品市场的同时给村民提供更多就业岗位,让这一朝阳产业为村民生活提供可靠的保障。

阿尔山市五岔沟镇牛汾台村在以前是一个贫困的小山村,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很差,村里通过“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的实施,牛汾台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金秋时节,来到五岔沟镇牛汾台村,首先看到的是造型独特的生态景观大门和绿化广场,漫步村间水泥巷道,映入眼帘的是干净整齐的砖房、充满林俗风情的围栏和漂亮的太阳能路灯,处处呈现出欣欣向荣的美丽乡村新景象。现如今的牛汾台村已变成一个环境整洁、山清水秀的林俗风情特色村寨,有利地拉动牛汾台村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拓宽了村民的致富路。

现在的阿尔山,每到一处都是一抹亮丽的风景,每到一村也都是一张亮丽的“名片”。

走进明水河镇西口村,放眼望去,首先引人关注的就是硬化、亮化一新的乡村道路。昔日泥泞不堪、崎岖难行的羊肠小道如今像一条条玉带缠绕在绿意盎然的山野间,成为西口村最为亮丽的风景线之一。路灯亮了,房子新了,美丽乡村俨然是对如今这个小村最真实的写照。 

明水河镇把“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作为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抓手,严格坚持“守住灵魂,扫除盲点,突出重点,规范操作”,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听民意、汇民智,有效化解建设中的各种矛盾,把好事办成、把好事办好,收到聚民心、解民忧、受民赞的效果。

近几年,通过“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亮化的不仅仅是明水河镇各村的村容村貌,更有生态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提高。推进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保护:蓝天白云、青山环抱、绿水相依、姹紫嫣红;加速农村信息化进程:走进来,走出去,已不再有任何负担;丰富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锣鼓喧天,舞姿翩翩。这里的人们正生活在一个健康文明、干净整洁、积极向上的富有生活中。人们聚在一起时少了一些家长里短,多的是创业致富的经验交流,多的是对自己未来的展望,多的是对政府大好政策的感激!

心情美了,乡村更美了!

(本报记者 马也 学文 通讯员 蕴华)

编辑:王萍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