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兴安在线 经济周刊 周刊一版

用“一事一议”作支点,为百姓“撬”来幸福感!(乌市篇)

2016-11-28 15:38 兴安日报

新农村建设,重点在项目的资金分配上。

如何“把钱用在刀刃上”?“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便是通过民主决策,集群体之力,办群体之事,把钱花在需要建设的项目上,逐渐扭转农村基础设施薄弱、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的局面。在多年的实施过程中,乌兰浩特市积累了有效经验,连续四年被评为自治区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重点推进旗县。 

 新农村建设的“助推器”,凝聚民生幸福的“正能量”

乌兰哈达镇高根营子嘎查是“一事一议”项目实施后受益较大的嘎查。

高根营子嘎查自2011年开始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五年间项目总投入达1995万元,财政奖补资金938万元。通过“一事一议”项目,嘎查实施硬化道路、新建及改造院墙、修建斗渠、新建便民服务大厅、文体活动室、小型文体广场、安装路灯、分配垃圾箱等项目,从根本上改善了嘎查村民的人居环境。

然而,项目建设带来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已远远超出了项目本身的作用。在“一事一议”项目实施过程中,嘎查组建了自己的施工队,在“一事一议”项目实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施工队由最初的几个人发展到42人,为村集体增加收入近200万元,每年人均增收达3万元。这些收益不仅清偿了嘎查以前年度欠下的债务,还投入到了养殖合作社、农机具合作社、不动产的新建及维修等项目中,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形成良性循环。嘎查日渐富足,村民就能过上好日子。现在嘎查为每名村民缴纳了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2013年起至今已为村民累计支付保险费用近30万元。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的实施,让百姓对嘎查“两委”班子增加了信任,嘎查也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巩固基层阵地,完善党组织建设,提高为民服务办事效率。在2014年的嘎查村换届选举中,王银山全票通过,连任党支部书记,凝聚力更强了,带领大家致富的劲头儿更足了,老百姓的生活也越来越好了!

2016年,全市计划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119个,目前已完工项目108个。实践证明,开展“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是加强农业基础建设的重要举措,不仅激发了村民参与建设新农村的热情,还调动了基层干部和群众民主议事的积极性,运用民主方式解决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问题,让村民切身感受到新农村建设的福利。

实现产业建设多元化,达成项目价值最大化

葛根庙镇哈达那拉嘎查投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资金777万元,实施了院墙改造、街巷改造、村内美化、文体活动室等提升嘎查基础设施的重点项目。今年10月,嘎查733平方米的文体活动室投入使用,内设有农牧民就业培训基地、图书室、电脑机房、综合会议报告厅、展览室。功能齐全的文体活动室,极大地激发了嘎查村民学习的热情,也充分发挥了活动室项目的能效。利用活动室,嘎查今年共组织了手工编织、厨师、电子商务等热门技能培训班6期,累计培训380人次,实现农牧民增收最高可达10万元左右。

项目建设起来了,真正发挥其作用和价值是关键。而在此基础上,各乡镇依托自身优势资源,不断延伸项目的幸福效应。

以义勒力特镇为例。2009年以来,义勒力特镇共实施“一事一议”项目124个,项目总投资达9478万元,覆盖了全镇17个嘎查,受益人口17000余人。

义勒力特镇北拥乌兰浩特机场,东临万亩绿油油的水田,有绮丽青翠的敖包山,清澈神奇的冷泉眼,地理位置优越、自然条件丰厚,在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过程中,充分考虑自身优势,依托项目,建设了义勒力特嘎查水景公园,现已成为机场旅客休息驻足的好去处;幸福嘎查的稻米加工厂免费为嘎查村民加工水稻,每户可节省数千元的加工费,缓解了村民水稻产出销售的难题;将去往胜利嘎查敖包山观景台的盘山路实施硬化,使景区每年游客接待量突破1万人次,观景台旁蒙古族特色餐馆年收入近30万元,在餐馆就业的当地村民实现人均月收入增加2500元,嘎查集体收入增加1万元。

义勒力特镇不仅建设了幼儿园、公共浴池、便民服务中心、文体活动室、文化广场等公共服务项目,还依托现有资源实施秸秆加工厂、蔬果保鲜库、奶站等产业化项目,实现了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共同进步。

项目建设因地制宜,各有特色。乌兰哈达镇三合村是朝鲜族村庄,在“一事一议”项目的助推下,三合村一改原来脏乱差的面貌,晋升为“宜农、宜居、宜游”的特色村寨,将项目资金与其他项目资金进行整合,对村寨内的房屋按照朝鲜族民居特色进行了改造,搭乘“全域旅游”的快车,建起了民俗馆、民俗广场、民俗文化长廊和民俗演艺厅,村内公共基础设施服务水平得到了提档升级。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贯穿嘎查村的一、二、三产业,实现各产业间的有机结合,无论是农业、加工业还是服务业都能进一步发展,让农牧民实现增收,获得更多幸福感。

让农民直接受益,让幸福触手可及

曾经,蚊蝇肆虐、虫鼠当街、污水横流是太本站镇新华村村民对村头臭水沟的描述,每每掩鼻走过总是怨声载道。

经“一事一议”项目的民主决议,决定填水坑建广场。依托“一事一议”财政奖补,2015年休闲广场项目顺利落成,村民茶余饭后也学起了城里人,唱起了民歌跳起了广场舞。

通过实施财政奖补,解决农民群众最关注、最期盼、最现实的问题,让农民群众从中得到实惠、直接受益,这是“一事一议”项目最真实的意义。 

今年,新华村对休闲广场进行了提档升级,在广场周围砌筑了泄洪渠,更充分合理地增加了项目的实用价值。依托休闲广场的有利资源,新华村建设了集贸市场,为商户提供免费的固定摊位32个、流动摊位50个,并定期组织集市交易,不仅为周边的农民提供了销售平台,规范零散商贩的销售地点,还方便当地村民消费购物,交易当日,销售总收入可达5万元。

过去的臭水沟变成了如今的休闲广场,村民们兴奋不已,文化活动也日渐丰富起来。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一方面引领嘎查村的各项建设实现“从无到有”,另一方面不断完善其他惠民项目做到“查缺补漏”。2011年,鄂尔多斯援建乌市的多个设施农业园区陆续建成,但由于交通不便,运输成本高,部分大棚处于闲置状态。2012年,“一事一议”的水泥路铺进了4个园区,农民们逐渐从传统粗放型农业种植方式向园区产业化种植方式转型,大棚的平均市值由7万元增加到了13万元,农民年收入可达7万元左右,乌市鼓励农民利用大棚发展绿色采摘农业,月收入增加近万元。不仅如此,通过“一事一议”项目,乌市在各镇陆续建起了蔬果保鲜库,将应季的果蔬贮藏2个月后再销售,可实现收入翻两倍。

从2009年实施至今,“一事一议”项目已走过8个年头,在这8年里,乌市累计投入项目建设资金3.8亿元,其中财政奖补资金2.4亿元,共实施各类项目567个,惠及8万人口。

2016年即将收官,“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作为推动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动力,不断助力美丽乡村建设,逐步实现现代农牧业的蓬勃发展。下一阶段,乌市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作为推动嘎查村各项事业建设的主要动力,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与壮大村集体经济、美丽乡村建设、脱贫攻坚工作有效结合起来,绘出全市嘎查村多彩和谐的美丽图景,让广大村民享受到更多幸福。(驻站记者 谭艳丽 通讯员 潘珊珊)

编辑:王萍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