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兴安在线 文化旅游

巧手剪出多彩的世界

———记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巧云

2016-11-11 10:28

在乌兰浩特市五一街一环翠社区,经常能看到一位老人坐在桌前剪剪画画。即使外面热闹非凡,丝毫也不会影响到她,老人依旧安静地坐在那里细心专注地研究花纹和图案。在很多人看来,老人很独特。她很少“凑热闹”也很少和大家交谈,大部分时间都在潜心研究自己的作品。在她看来,即便每天这样利用点滴时间剪纸都觉得时间过得太快了,多希望时间可以慢些,可以让她拥有更多思考时间去创作更精美的作品。她就是巧云——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 人民的精神家园 

了解科尔沁文化,就从精美的剪纸开始。20多年坚守民族文化瑰宝,巧云身体力行,对她来说,民族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才是对文化最大的尊重。

巧云是土生土长的兴安盟人,在盟党史办退休,现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文化中心研究员、《中国老年书画艺术》编辑部理事、中国书法美术家艺术创作中心教授、国际羲之书画院名誉院长。巧云出生在一个蒙古族家庭,当过教师、独唱演员、党史馆员。1996年,巧云退休后,为了传承蒙古族民间图案艺术,不顾年迈体弱,常深入农牧民中间,挖掘几千年来北方少数民族及蒙古族劳动人民在生产劳动中所创造的丰富多彩的绘纹图案。她以超人的毅力努力创作,在短短的几年内积累和创作了几千幅图案。2000年3月,她在家乡乌兰浩特市成功地举办了个人艺术展。她的作品得到了社会和艺术界的认可,多次受到国家、自治区、盟市的嘉奖,并被编入《中国专家人名辞典》《当代华人书画名家名作大典》《中华光彩人生》《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名典》等书籍。2007年,巧云被世界华人艺术研究会评为“2007中国艺术年度人物”并获“共和国杰出艺术家”荣誉。2008年11月,作品编入中国大型艺术文献《伟大的文艺复兴》;作品被中国收藏家协会收藏并获金奖,许多作品被蒙古国、日本、韩国等国际友人收藏。2009年,内蒙古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巧云蒙古族图案作品选》。她的作品不仅有欣赏、实用价值,而且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但凡认识巧云的人都会说,为了可以传承传统民族文化、将古老而又极具意义的民族精神传承下去,她可以放弃很多。老人只想将民族文化发扬光大,将传统文化远播海内外,让更多的人了解科尔沁文化,了解独特的民族风剪纸,让每个人的精神家园都能更加丰富、饱满。

剪纸是我一生的坚守和奉献

好的作品不仅要求技法娴熟,造型等各方面要有特色,而且需要有其深刻内涵,并能传达出它所表达的精神情韵。巧云的作品题材丰富,从马鞍、地毯、蒙古靴、蒙古帽、烟荷包等生活用品图案,到后来的铁艺、木艺、瓷器等工艺品图案设计都见证了她的灵感和才华。巧云的剪纸内容形式有很多,其纹样不仅反映出传统文化心理、民间风俗和审美情趣,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爱对真善美的追求,表现出深刻的文化意义。对于她来说,这一生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民族情结,一种让她不断努力的目标,为了这个梦想她毅然决然地坚守了20多年。

我不想看到这么美丽的“科尔沁”剪纸在我手里失传

巧云自幼喜爱剪纸,喜爱一切和民族文化相关的东西。喜欢观察和研究生活中的小细节,经常参加民族文化、民族服饰博览会以及参观民族风情馆。从民族的历史文化中学习,收集了大量的民族文化图样并融入自己的创作中,使她设计的图案总是独一无二。

看到她的作品,总会给人生机盎然和希望的感觉。深邃而宁静的牧人画卷、充实幸福的平凡生活、活灵活现的蝴蝶、鸳鸯,经巧云那一双灵巧的双手捏剪,瞬间栩栩如生,让人爱不释手。

现如今,巧云老人已经70多岁,如何将蒙古族民间图腾文化这一艺术瑰宝更好地流传下来,是她的头等大事。巧云说:“民间的东西得赶紧抢救,要不就会失传。我希望有生之年不但将教材出版,还要教更多的徒弟,让他们将蒙古族民间图案设计和剪纸艺术一代一代传承和发扬下去。”这是老人真诚的希望,可以有更多热爱艺术、热爱传统民族文化、具有一定美术基础的朋友,特别是年轻人加入非遗的继承队伍中,加入她的工作室,共同创造更具特色、更具创意的剪纸,让民族文化得以传承并变得更加自信、更具魅力。(苏日娜)

编辑:白莹雪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