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兴安在线 经济新闻

科学技术助农民拓宽致富路

———扎旗全力推进科技种田小记

2016-10-18 10:00

“科技种田为我们找到了致富的‘金钥匙’。”近日,笔者在扎旗音德尔镇东方红村采访时,村民赵宝忠说起了村民自编的顺口溜:“科学技术下基层,心系群众受欢迎,一天到晚忙推广,农田获得好收成。”

近年来,扎旗把引用优新品种、推广新兴技术作为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来抓,科技甘露滋润着广袤的农田,农民增收致富的路子越走越宽。

“良种配良方,产粮响当当”

日前,笔者来到音德尔镇绰勒银珠水稻专业合作社的有机水稻田,成员正在稻田内放水捕鱼。合作社负责人朴成奎喜滋滋地告诉笔者:“今年,我们合作社的有机水稻又获得了丰收”。

据朴成奎介绍,近年来结合当地土质、气候等自然条件,合作社自行培育了“银珠1号”“金稻1号”等有机品种,育苗、田间管理等每个环节都按照有机水稻技术规程操作,在稻田投放鱼苗,实行“鱼稻共育”。“银珠1号”“金稻1号”米好吃又好卖,价格是普通大米的1倍,在市场上十分走俏。

“过去一家最多能种50亩地,现在一家轻松种五家的地。”好力保镇永兴村申国富告诉笔者。这两年申国富采用“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种植玉米后,粮食取得了大丰收,以前浇7遍水没有现在浇5遍水产量高,以前浇的是“保命”水,现在浇的是“丰产”水。2015年,在他的带领下,合作社成员平均每亩地增产100公斤以上。

近年来,扎旗加大良种工程推广力度,重点对水稻、玉米、大豆主导品种进行筛选和统一,配套测土配方施肥、膜下滴灌等新技术,使全旗的农业科技贡献份额逐年提高。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

“现在彻底改变了过去‘粪大加水勤,种地不问人’的传统施肥观念,而是按照‘处方’缺什么补什么”。好力保镇好力保村远近闻名的种田大户付春国向笔者讲述了测土配方施肥的好处。“按需施肥”后,施肥量减少了,成本降了。付春国告诉记者,虽然他家耕地土质是三等地,但是有“测土配方施肥”先进技术,现在种地不但省力省心,产量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2015年,他家的玉米地2/3都成了吨粮田。

“今年按照配方施肥的建议卡照方抓药,选了吨田宝和磷酸二氢钾,既壮杆又增粒,效果特别好。”好力保镇水田村村民冯坤说。2015年,冯坤家的水稻按照测土配方施肥,选用了适合土壤的肥料,产量提高了5%。

“缺什么补什么”“吃饱不浪费”的施肥理念,彻底改变了农户祖祖辈辈沿袭下来的传统种地方式,让扎旗的耕地按照“处方”吃上了“营养餐”。

“农民收成好,机械离不了”

“今年我们村实施了两万亩玉米全程机械化示范项目,1.5万亩农机深松整地项目,现在通过对比,老百姓非常认可。”音德尔镇大岭村党支部书记冷艳丰介绍说。

“去年我们合作社购买了一台5行及以上摘穗剥皮型自走式玉米收获机,总价是34万元,国家给补贴8.4万元,现在我们合作社的大型农机具不但能满足合作社生产需求,还可以去其它乡村承包干活。”在扎旗杏花景新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颜景新告诉笔者。

“扎旗现在耕、播、收三项农机作业机械化水平,已经达到了83.5%,在全盟位列第一”。提起农机化水平,扎旗农机局局长李雪山自信满满地说。

目前,全旗农机总动力已达161万千瓦,拥有各类型拖拉机5.12万台,玉米收获机1654台,各类型农机具8.1251万台。(李长润)

编后:

建设现代农业就是要让科技知识进入农民头脑,让科技产品进入田间地头,让科技人才进入乡镇村落。农业科技是利于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助推器”和“航标灯”。

农业发展科技先行,科技种田人才为重。近年来,我盟以基层农技推广、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农企业等为载体,加大人才培训力度,加强农业队伍建设,让农民靠科技种田,越种越甜。

编辑:白莹雪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