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兴安在线 文化旅游

饸饹的味道

2016-10-14 09:34

白长胜

有一天,朋友约我去小饭馆吃蒙古族传统餐饮饸饹,我也很久没有品尝这个味道了。

人们都说寻声而去,而我是寻味而来。这多少有些滑稽,因为只有小狗才有灵敏的嗅觉,但那味道虽然时隔多年我还是那么熟悉,那么亲切。小饭馆面积不是很大,整齐的两排小餐桌,每张桌能容四个人。小吧台上边摆放着当地很便宜的小烧酒,最高不过二十元钱一斤。屋子装饰很简洁,墙壁上画着刀耕火种之类图案,看上去很温馨。我们点了几个小菜,要了两壶小烧酒边喝边等。不一会工夫,服务员就把压好的饸饹端了上来,放在桌上发出阵阵特有的淡淡的清香。这味道我是如此熟悉,如此亲切。我一边吃着一边品着,思绪也飞回了从前。

记得六十年代中期,我在农村老家生活的那段日子里,每年到了秋季才能吃上饸饹。我老家在山区,土壤条件很适合种植荞麦,所以每年生产队都要种一些,到了十月初新荞麦就下来了,农村家家户户的主妇们这时开始大显身手。

荞麦是早熟作物,在肥沃土壤上较其它粮食作物产量低,特别适应北方干旱和凉爽的气候。蒙古民族荞面面点做法有着悠久历史,他们在漫长的生活当中创造出了很多属于自己独特的美味佳肴并流传至今。如:陶棍拉汤(蒙语),汉意为牛犊子汤。把用手搓好的面放入乌日莫(蒙语意为奶油)里煮。猫耳朵汤是把和好的面搓成像猫耳朵形,把麻籽碾碎成末放在一起煮。

记忆中,儿时农村老家做饸饹,里面要添加“多日思”(蒙语,榆树皮压成的面),是蒙古族饮食早期的植物添加剂,把“多日思”添加到荞面里能很好提高面筋,吃起来非常滑爽鲜美。每到冬季,人们就去山林里扒榆树皮。冬季扒树皮也是有讲究的,北方的冬季气温非常寒冷,树皮能给树干起到很好的保暖作用,它能防止树干冻伤和水分蒸发,这样就形成了皮与干之间有一定空隙,容易扒。人们将扒好的树皮去掉外面硬壳取内核晒干,待做饸饹时拿到石碾子上压成面来用。压榆树皮面是耗时耗力的活,它不像粮食作物那么好破碎。干透了的树皮是又硬又滑,碾压起来很费力,这也是让农村主妇们头痛的活计。当时我本家四叔是名医生,他家有一个脚蹬的铸铁药碾子,我们家就用它来压。

在那个物资极其匮乏的年代,尤其是农村,平日里是很少能吃上饸饹的。每到秋季或逢年过节或家里有喜事才能吃上饸饹。使用饸饹床子是农村男子汉体能和技能的一种展现。当灶台上大锅里水开起来之后,男人们把饸饹床子架在灶台的大锅上,主妇们将揉好的面团放入饸饹床子上圆形的孔内,操作饸饹床子的男人要做到一气呵成,不停顿地用力压完床子里的面团,这样压出来的面才能保证饸饹的长度,否则中间就断了。当一条条的面落入翻开水中,霎时会散发出淡淡的馨香味。把煮好的面用凉水过一下,浇上卤子,吃起来滑润可口,回味无穷,那就是个“爽”。

时至今日,总有这样一个味道,它一直埋藏在我的记忆深处。

编辑:白莹雪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