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兴安在线 时政周刊 周刊一版

深学淬炼党性实做磨砺担当

2016-09-29 10:45 兴安日报

为社区老党员上门送学 张瑞军 摄

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孙崇正 摄

金秋时节,红城大地一片繁忙景象。无论是农村田间地头,还是城镇居民小区,以及项目建设一线,随处可见党员干部奔波忙碌的身影。

清理积存垃圾、清除墙体“牛皮癣”、建设垃圾房、制作文化墙和宣传栏……连日来,乌兰浩特市80余家机关事业单位党员干部深入“五城同创”包联小区,整治小区环境、宣传文明知识,协调解决小区存在的“疑难杂症”,受到了居民们的啧啧称赞。

“真是太谢谢你们了,没有你们的帮助,我怎能住上这修缮一新的房子……”9月18日,乌市老干部局帮扶干部来到葛根庙镇白音塔拉嘎查贫困户韩双福家里,把房屋修缮款交到他手上,让韩双福深深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

在深学中淬炼党性,在实做中磨砺担当。“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乌兰浩特市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真学真做、实干有为,组织动员全市843个党组织11000余名党员,以实际行动践行先锋模范作用,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建功立业。

精准施策 学习教育全覆盖

七一前后,乌市县处级党员干部纷纷深入基层联系点讲党课,集体到科右前旗巴拉格歹乡兴安村红色党支部开展“学习红色典范、弘扬老区精神”主题党日活动;基层党组织书记和基层党务工作者100余人赴井冈山红色文化教育学院学习培训,接受革命精神洗礼;各基层党组织以“两学一做”知识竞赛、演讲、研讨等形式深化学习,向党的生日献礼……

为确保“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取得实效,乌市以“支部一个不少、党员一个不落”为目标,采取支部自查、党(工)委核查、组织部抽查等方式,对全市基层党组织党员在册、交纳党费、参加组织生活等情况进行全面排查核实。全市共排查出流动党员387名、口袋党员9名;新成立基层党委1个、党支部3个。调整13个基层党组织设置和隶属关系,确保学习教育覆盖到每个支部、每名党员。

在学习教育中,乌市深入落实“六个一”学习机制,以党员领导“示范学”、党员干部“规范学”、一线党员“灵活学”为基本原则,针对不同党员群体因人施教、分类施策,制订了全市“1+2+5”系列方案和指导意见,形成了比学赶超的生动局面。

针对党员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乌市不断创新学习形式、丰富学习载体,激发广大党员学习教育的积极性。开通“红城E家人”微信公众平台,设置“党务问答”栏目,实现线下线上互动互联;依托QQ群、微信群等载体,组建了市、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党务平台,开展在线学习、组织生活;成立市“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巡回宣讲团,已累计开展宣讲18场次、受众3000余人次;为全市1341名66周岁以上老党员发放了收音机,方便老党员在家学习。

精准对标 党员形象树起来

今年入秋以来,义勒力特镇义勒力特嘎查党员纪秋锁很是忙碌。原来,今年该嘎查大力发展庭院经济,村民房前屋后都种上了李子、葡萄等水果。眼看就要丰收了,销路却令村民犯愁。于是,纪秋锁利用个人渠道,联系外地客商上门收购水果,为乡亲们解决了一大难题。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镇党委要求我们党员家庭挂牌亮户。对我来讲,这既是一种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我要以合格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尽己所能地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纪秋锁对记者说。

据了解,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义勒力特镇党委在全镇17个嘎查的330户党员家庭门口悬挂了“中共党员户”身份牌,让农村党员的身份亮出来,有效增强了党员的宗旨意识和责任意识。

“两学一做”,关键在做。那么怎么做、做什么?

乌市针对不同群体党员的实际情况,提出发挥党员作用的具体要求,推动党员立足岗位作奉献。在农村,落实“532”工作法、“主题服务法”,开展“三互一促”和基层党组织书记论坛等活动;在社区,深化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党员承诺践诺活动,推广社区党组织“筑巢行动”,创建社区“红色氧吧”;在机关事业单位,结合社区结对共建、在职党员进社区和“干部下乡驻村”等活动,落实主题服务法;在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实行党员挂牌亮身份、换位体验制度……

乌市各级党组织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纷纷亮出实招,引领党员干部在干事创业中争先锋、当模范。

乌市农牧业局号召党员干部深入农牧业生产一线,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庭院,甘做“泥腿子”。先后建立党员先锋岗20个,开展科技培训160余期,培训农牧民1.6万余人次,发放技术资料3万份;向农牧民推广新技术20余项、新品种30个,引进新装备20项。

乌市兴安街党工委组建了党员志愿服务队、党员干部服务队、专技党员服务队3支队伍,深入基层开展服务。党员志愿服务队开展了清理小广告、静态车辆摆放、文明引导等活动;党员干部服务队协调解决了旧小区改造、环境卫生整治等民生问题;专技党员服务队开展了文艺汇演、送学上门等累计20余次。

精准发力 服务群众促发展

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乌市人社局党委把脱贫攻坚工程作为考验党员干部素质能力的主战场,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帮扶点葛根庙镇哈达那拉嘎查,谱写了为民服务的激昂乐章。

嘎查低保户李天龙老人居住在危土房里,市人社局党委动员党员干部为其捐款3万元,建造了新房,还在院子里栽种了30多棵果树帮助发展庭院经济;张跃山老人患有腿疾丧失了劳动能力,帮扶干部吴海涛带着老人四处求医,并为其垫付了部分医药费;贫困户姜永财享受到了易地搬迁政策,但他行动不便,无法搬入新居,帮扶干部联系车辆、组织人力,帮助其搬家……

服务群众是党员永恒不变的主题。乌市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与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紧密结合,充分体现党员干部的责任担当、服务意识。

“在市政府办公室帮扶干部的帮助下,我购买了100只鸡雏,新建了60平方米的鸡舍还实行旱改水5.8亩,到年底可实现脱贫。”乌兰哈达镇公主陵嘎查贫困户刘靖武信心满满地说。

今年,市政府办公室党员干部与帮扶村乌兰哈达镇公主陵嘎查积极对接,针对贫困户的实际需求,制订了千亩旱改水工程、畜牧养殖园区工程及庭院经济三个脱贫项目,力争使嘎查所有贫困户年底前实现脱贫。其中,旱改水工程涉及建档立卡贫困户21户、45人。项目实施后,可实现年人均增收1500元,可解决60%贫困户的脱贫问题。

驻站记者张瑞军通讯员王芳

编辑:梁建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