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兴安在线 社会周刊 社会万象

口袋脑袋“双富”经济精神“双赢”

———扎旗实践绿色发展和“精神扶贫”相结合侧记

2016-07-26 10:24 兴安日报

1

6月24日,扎赉特旗胡尔勒镇广场人山人海,一边是曼妙的舞姿、动听的歌声;一边是流动阅览车播放着农业种植宣传片和工作人员现场解读并赠送农牧业生产等图书。这是扎旗组织乌兰牧骑、图书馆深入胡尔勒镇全面落实文化惠民,开展“组团式”精神扶贫活动现场。

近年来,扎旗针对部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主动性低、依赖性强,扶而不起、帮而不富、助而不强等问题,坚持精神扶贫”与“物质扶贫”同步,绿色发展与“精神扶贫”同抓,既帮农民富口袋,又帮农民富脑袋。

扶志为先,产业发展多元化

“通过村干部思想动员和典型示范带动,我看到了种植甜叶菊的效益,今年也把玉米改成了甜叶菊,并加入合作社。”好力保镇永兴村包喜看到了甜叶菊致富的希望。

“我总参加旗里举办的新型职业农民技术培训班,对培训中的家庭农场特别感兴趣,也想在这方面有所尝试。”巴彦高勒镇村民单洪全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后,对自己今后发展有了新方向。

扎旗在开展“精神扶贫”中,注重地域特色,牢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突出舆论宣传引导、脱贫典型带动和培育新型农民等举措,激发贫困群众脱贫意愿,提升脱贫能力。农业方面,改变了玉米“一粮独大”的种植结构,推动玉米种植向高效作物种植调整20%。畜牧业方面,坚持“稳羊增牛”的发展思路,加快推进畜群结构调整。目前,全旗发展高效特色农业117万亩,其中水稻种植面积15万亩、种植甜菜、甜叶菊各5万亩、发展绿色农业400万亩,全旗60个基层讲堂全部运行,覆盖干部群众1.5万人次以上,举办各类农牧民培训班200余期,培训农牧民10万人次以上。

绿色经营,经济发展生态化

走进阿拉达尔吐苏木沙日格台嘎查,不论是村头的闲暇空地,还是道路两旁,村屯绿化成为一道醉人的风景。据阿拉达尔吐苏木负责人介绍,该苏木今年共栽植垂柳、银中杨、丁香等村屯绿化树木3.43万株。“这是珍稀树种保护性移植项目区,这些珍稀树种,都是从文得根水库淹没区移栽的,计划今明两年移栽珍惜树种2万株,今年完成移栽1.3万株。”在扎旗十八公里处珍稀树种移植项目区内,该旗林业局局长告诉记者。

为实现生态惠民的目标,扎旗着力扩大“绿色版图”,着力打造“绿色家园”,发展“绿色经济”,营造“绿色环境”。今年完成造林7.2万亩,超出目标任务0.2万亩,实现投资6.1亿元。栽植树木品种涉及40余种。同时,该旗还将计划投资1737.5万元,用于10万亩人工饲草地建设;建设棚圈1900处,总建筑面积15.2万平方米。

文化惠民,社会风气优良化

“以前,没事时看看小牌、打打麻将,自从村上建文化广场之后,我们没事的时候就来扭扭秧歌、跳跳舞,在体育器械上健健身,社会风气明显好转了,打麻将、喝酒闹事的没有了!”好力保镇五道河子村村民王平告诉记者。

目前,全旗有文化广场40余个,草原书室196个,有音乐舞蹈、民间文艺、书画、摄影等协会8个,注册会员700多人,有群众自发的活动组织174个,成员3000余人,丰富多彩的活动让群众精神“拔穷根”。(驻站记者 胥立丽) 

点评:

“精神扶贫”更重要

近年来,扎赉特旗在扶贫开发工作中,积极探索绿色发展和“精神扶贫”相结合发展之路,通过扶志为先,贫困地区实现了产业发展多元化;通过绿色经营,贫困地区实现了经济发展生态化;通过文化惠民,贫困地区实现了社会风气优良化。贫困群众自身脱贫致富的实践能力不断增强,实现了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根本转变。

扎旗的做法告诉我们:扶贫必须先扶志。如果不重视贫困地区文化建设,不努力提高贫困群众思想道德素质,让“勤劳致富最光荣”的风气占据主导地位,就算通过给资金、给项目,让部分人暂时脱贫了,但时间长了,可能会再度返贫。这一实践有力地证明了,精神贫困比物质贫困更可怕,一个人的物质贫困可能只是一时,但精神贫困可能伴随一生。(李长润) 

编辑:王萍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