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兴安在线 经济周刊 产经科技

向新的发展方向坚实迈进

——乌市2015年工业经济发展回顾

2016-02-29 10:23

驻站记者谭艳丽  通讯员崔艳波

时光已悄悄划过2015年,在这不平凡的一年里,红城大地的每个角落都激荡着工业发展的音符。岁月无声,却留下了每一个建设者奋力前行的足迹,历史的年轮里也深深镌刻下工业经济发展的新篇章。回头看时,我们已收获满满:2015年,乌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预计完成61.8亿元,增长13%,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61亿元的38.4%;实施千万元以上工业重点项目18个,计划总投资71.5亿元,年内完成投资23.1亿元,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96.7亿元的23.9%。

2015年,面对整体经济增长放缓压力,乌市主动作为,适应新常态,把加快工业经济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大力度抓重大项目、重点工程,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培育主导产业,促进企业提质增效。 

精心谋划 勾勒发展大格局

工业是全市经济发展的重头戏,在“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乌市审时度势,及时调整各项政策,发挥宏观调控作用,打赢了一场工业经济的主动仗。

“我们必须在盘活存量、扩大增量、破解瓶颈上狠下功夫,确保稳增长有支撑、转方式有动力、促发展见实效……”“以推进新型工业化为核心,继续在稳增长、调结构、促发展上加大力度、有新作为……”时钟回拨到2015年年初,乌兰浩特市政府工作报告为全年经济发展定下基调,站在建设“工业红城”的高度谋篇布局,于是一条以工业经济为主线的战略思维次第铺开。

 用新观念迎接新常态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一年来,我们在经济新常态,不断做出战略调整,可喜的是,经过一年的探索和努力我们有了新成绩,而这源于发展观念的转变。
 
    企业的发展,要根据当今经济社会的发展特点,结合企业的发展实际,通过市场准入原则以及政府的宏观调控,逐步将企业发展壮大,适应经济发展大环境。
 
    面对新常态,既要深化理解,又要主动作为。在新的发展环境下,我们就要用新的发展理念去面对。只有这样才能顺应经济发展大势,与时俱进做好经济工作。而关键在于我们能否摒弃传统思维,打破过去固有的发展模式;一方面帮助传统传统产业寻求新的发展方向和经济增长点,另一方面培育一批新型产业,积蓄发展新动能,使之成为今后拉动地方经济的支柱。
 

这一年,乌市实施一区多园战略,推动开发区扩区增容,提升投入产出效益,促进园区集群、集聚、集约发展,瞄准“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建设,扩规模、转方式、强龙头、促营销、创品牌,加速推进绿色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3个项目获得国家专项资金,并成为全国第一个成功申报老工业区搬迁改造的县级试点城市,产业布局进一步得到优化;

这一年,乌市激活发展新动能,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招商引资,全市向上争取资金完成14.3亿元,实施新续建招商引资项目69个,引进资金66.5亿元,签订协议项目4个,计划投资24.1亿元,累计为企业或项目协调贷款20.7亿元,其中,“助保贷”发放贷款4200万元;

这一年,乌市时刻谨记并保障安全生产,全面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深化“打非治违”和专项整治行动,全年没有发生较大以上事故和重大事故,深入开展各项消防安全专项检查,全年共检查单位1238家,发现火灾隐患或违法行为1158处,处罚单位19家,临时查封8家,责令“三停”6家,重大火灾隐患单位市政府挂牌督办2家。

“精耕细作”身体力行抓落实

大格局体现在思想观念上,更体现在实践上。

2015年新年伊始,盟委委员、市委书记马焕龙等市级领导便开始走进企业现场办公,看项目、听汇报、问进展,对工程进展情况实时跟进,对项目建设中的问题和困难进行“把脉会诊”,能解决的当即拍板解决,全力以赴推进工业项目建设。

乌市强化时间、任务、责任“三位一体”项目推进体系建设,加大跟踪服务力度,不论大的项目还是小的工程,做实做好,继续实施市级领导和部门包抓项目责任制、项目调度例会制、强化督查督办制和严格考核机制。坚持“一线工作法”,市级领导联系、责任单位对项目从开工、建设到投产的各个环节提供无缝隙服务。

在优化服务上,乌市保障项目建设“一路畅通”,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重点解决项目立项审批、开工许可、资金不足、用地流转、土地及房产手续办理等困难和问题,完善项目“绿色通道”、限时办结、一站式服务等制度,推动项目早日开工。

从前期审批立项,到破土动工建设,再到竣工投产达效,经过不懈努力和建设,乌市在2015年迎来了投产达效的高峰:蒙能2×34万千瓦热电联产1号机组、奥特奇2000吨中蒙成药、白医制药药品生产基地建设、烟厂辅助车间及后勤保障中心建设、森辉印务塑料软包装、恒大粮油稻米生产线技改扩能、京能风电二期10万千瓦风电、乌钢续建节能改造工程、乌钢环保技改、永利网绳搬迁技改、开发区污水处理厂中水等11个项目已建成投产或具备投产条件。

与此同时,雪峰面粉日处理500吨小麦深加工、红云酒业2万吨白酒搬迁扩产、双丰建材30万立方米保温砌块、中电电气30兆瓦光伏发电、德源饮品饮料生产、科沁万佳2万吨卜留克加工技改、宏立实业搬迁扩产等7个项目如期推进,2016年可全部建成投产。

工业项目花开满地,乌市蓄势待发,在“工业大道”上换挡提速,为今后工业经济发展积蓄发展力量。 

透视“成绩单”背后的经济内涵

一季度,全市4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28.2亿元、增加值12.5亿元,同比增长7.6%;上半年,完成产值65.4亿元,同比增长11.9%,增加值完成28.5亿元,同比增长8.7%;前三季度,新增森辉印务、金谷粮油2家规模以上工业,累计达到50家,预计完成产值105.6亿元、增加值46.1亿元,同比增长9.3%。

递增的数据,印证了乌市稳中求进的发展总基调,而这并不意味着经济发展只单纯地追求速度,乌市已然慢下脚步,放缓增速,转方式调结构,在速度与质量间寻求“平衡点”。

2015年年初,总投资1亿元的奥特奇现代化医药物流建设项目实现试营业,3月通过了GSP认证,物流中心拥有全国最先进的医药仓储、配送设备和管理技术,可实现年20亿药品配送规模,能满足全盟未来五至八年基本药物统一配送的发展需求。

2015年4月15日,京能二期风电建设项目正式开工建设,而不远处已建成投产的一期风电项目在广袤的大地上赫然挺立,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新能源提供新的发展方向,乌市更加注重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积极引进了京能新能源乌兰浩特呼和马场风电场300MW风电项目,建成完全达产后,预测年发电量8.7亿度。

2015年5月12日,乌市红城水泥对原75万吨落后产能进行拆除,1969年建设的老厂房在机械的轰鸣声中轰然倒塌,红城水泥向过去挥手告别,走上了转型发展之路。

“经济新常态对我们企业来说是挑战,更是机遇,我们要选准突破口,淘汰落后产能,这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阶段”,红城水泥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付志强面对经济新常态做出了抉择。

乌钢继续实施节能改造项目及环保技改项目,对生产线进行节能改造升级,并通过技改推进企业节能减排,进而改变过去相对粗放、能耗和排放较大的发展方式,实现新型工业化的目标。

2015年9月,中电电气集团一期30兆瓦光伏并网发电项目正式开工建设;蒙能2×34万千瓦热电联产项目1号机组实现并网发电,奥特奇2000吨中蒙成药项目开始试生产运营……

一年来,乌市更新观念、创新举措,进一步提高企业内生动力,追求有效益、有质量、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实现了稳中求进、稳中提质。

淘汰落后产能、实施技改、转型升级,多家企业寻求新的发展方向,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发展动力得到激发和释放,新的发展动能正在孕育形成:2015年,乌市新增蒙能热电、京能风电、森辉印务、金谷粮油、巨霖肥业、原利化工、北雁米业、全胜建材、三合米业等9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达到55家,完成产值138亿元、增加值61.8亿元,同比增长13%;完成税金22.5亿元,同比增长7%;工业用电量达到5.2亿度,增长3%。

编辑:白莹雪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