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兴安在线 经济周刊 消费理财

春节———辞旧迎新说变化

2016-02-15 09:38

编者按

古时春节曾专指节气中的立春,也被视为是一年的开始,后来改为农历正月初一开始为新年,人们赋予春节辞旧迎新之意。看来春节既是开始又是节点,既有继承又有创新,其实是人们在春节这个关键时刻,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中推陈出新。

春节习俗时间久远,上溯可至千年。人们赋予春节太多内涵,但主要是突出辞旧迎新、祝福团圆平安、兴旺发达的主题,努力营造家庭和睦、安定团结、欢乐祥和的喜庆氛围。但时至今日,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迅速增长,对亲情、友情、和谐、美满的渴求更加强烈,让人们觉得人们的活动虽然没有离开大主题,但实现的方式多通过消费来体现。这种体现方式更需要我们用文明和理性的方式进行。

以下的采访虽不能以点带面,但愿通过这些局点让广大读者细细体会,我们这个春节如果通过推陈出新的方式,通过理性和文明的方式度过,其实可以过得更美,这不失我们身为记者的初衷。

农村过新年透着新变化

忙完一年的工作,终于在腊月二十八赶回位于突泉县太平乡的农村老家。

二十九起个大早,包饺子,放鞭炮,全家吃完早餐,开始一项一年一度的大工程:贴春联。

生活在城里的人也许体会不到,在农村,过年贴春联是一项不小的工程。农家小院,房多门多,每一个房屋、每一个房门都要贴到。除了常规的春联,还有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出门见喜、井泉水旺以及各种大小福字。放眼望去,能看到的地方就有春联,满院子都是祝福,满屋子都是喜气。

几十副春联贴完,双手已经沾满浆糊。看着喜人的劳动成果,询问父亲:“这得花不少钱吧?”父亲说:“不到30块钱。”我有些惊讶,这要是在城里估计也就买二三副对联吧。看出我的疑惑,父亲接着说:“咱农村不讲究奢华、档次,春联经济、实用就行。”记得小时候,过年家里会买上几张大红纸。父亲文化不高,却写一手好字,一副副手写的春联寄托着全家的希望。那时,每次贴完春联,手上沾满的不仅是浆糊,还有纸上蹭掉的红色。如今日子越来越好,家里也赶“时髦”,选购成品的春联,但父辈节俭的习惯没变。

中午,全家人开始忙碌起来,准备年夜饭。在我们村,正宗的年夜饭是在除夕当天的午后,不是在晚上。

随着鞭炮响起,丰盛的大餐已经摆满圆桌。荤素搭配,汤菜俱全。母亲说,十个菜预示着十全十美。看着一桌子的菜,我十分感慨。以前每到过年,家里都会杀上一口年猪。卖上一部分猪肉用于购置年货,其余的留作日常食用。过年期间,猪肉也就成为最主要的过年菜,青菜几乎没有。而这几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猪肉端上桌,大家也很少动,青菜却很快“光盘”。

在欢声笑语中,我深深体会到了农村的变化。前些年,临近春节,农村家庭开始集中采购年货,有用没用的弄一大堆。短时间内吃不了,尤其是遇到气温高的春节,很多都烂掉了,造成了浪费。而现在的农村,一般说来,过年不会准备太多的年货了。每个村子里几乎都有好几个便民超市,需要什么直接去商店购买,新鲜又不贵。特别是在北方寒冷的春节里,坐在炕上,烤着暖气,吃各式各样水果的镜头已经不新鲜。

晚上8点,全家人开始坐在炕上看春晚。让我意外的是,大家的注意力并没有完全集中在电视上,而是聚焦在手机上。大人和孩子,人手一部智能手机,都在用微信拜年和抢红包。

弟弟告诉我,如今全村人人都会玩智能手机,大家见面拜年之前,都开始学会互发拜年红包了。几分钱、几毛钱的红包,给这些常年劳作在田间地头的农民,带来了惊喜和欢乐。当在网上看到一个好段子,弟弟立即分享到群里和朋友圈,一会群里就炸开了,大家嚷着,说比春晚小品还逗乐。

弟弟说,村民在群里不仅闲聊,还一起分享致富信息。合作社培训、农资选购、粮食售卖……这里已经成为农民了解外面世界、与时代接轨的重要平台。

春晚过半,全家人煮上饺子,屋外全村的鞭炮声和耀眼的烟花已经交错响彻天际。

福到农家,来年又是一个好日子。(邱金鹏) 

节日来健身快乐过新年

新春伊始,万象更新。在春节假期里,过年的形式是越来越多样,人们更加追求健康的过年方式,这其中就包含了运动健身。

在乌市,打羽毛球是近年来最火的健身活动之一。正月初三上午9点,“啪!啪!”几声连续的击球声在球场上响起,记分牌上又得一分,“交换场地”裁判喊道,一场激烈的羽毛球比赛正在鑫羽羽毛球馆内进行着。看着这些身穿短衣短裤依然大汗淋漓的打球者,记者都被气氛所感染,有一股想加入他们的冲动。

“过年了您还来打球,不休息休息吗?”面对记者的提问,刚刚从球场上下来的乌日汗反问道:“过年与周末有什么不同?”他擦擦头上的汗,喝了口水后接着说:“越是假期,越要积极运动。现在过年酒场少了,在家玩扑克麻将的也少了,趁着春节长假出来锻炼锻炼身体,这个年过得很有意义。”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更加注重运动健身。健身过年这个新理念,带火了春节期间的健身场馆。春节期间,打球不仅是强身健体的运动,也成为招待亲朋好友的新方式。王萍在正月初三带着外地回来过年的亲戚来打球,她说:“逛街、唱歌是开心过年,但是来打球,出出汗,健康过年不是更好吗!”(李烨琳)

春节晒账单人情拔头筹

结婚三年的曹晴女士,今年过年仍然那么忙碌,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给记者晾出了她的过年账单。

曹女士今年30岁,结婚三年,没有孩子,平日里她是出名的优秀媳妇,不仅家务样样精通,还很会持家过日子。今年过年,她花掉了9000多元钱,着实不是一个小数目。喜欢记账的她,给记者报了一个价格表。

人情消费占了大半

在这9000元当中,主要是用于走亲访友和给孩子的压岁钱。曹女士夫妻双方都是土生土长的兴安盟人,家里的亲戚特别多,每到过年,给亲戚送礼就占了很大的比重。她每年都会给长辈家送东西,叔叔阿姨等长辈加在一起,总共有18家。每家都会送去一桶油和一袋面。一桶油75元,一袋面59元,这18家就花掉了2412元。过年给双方父母1000元,又花掉了2000元,给80多岁的姥姥1000元,给70多岁的奶奶1000元后,春节期间,看到小辈拜年就给压岁钱,每个孩子给100元,大大小小的孩子加在一起有27个,花去了2700元,自己家去超市选购年夜饭材料,花掉了不到600元,这些钱加在一起花销在9700元左右。这其中,5100元都是用于人情消费了,4000元用于孝敬父母及长辈了,自己家的花销才600元。

曹女士表示:“我现在这花销是少的了,我没有孩子,所以压岁钱的红包给的比较少,现在100元都很难拿出手了,一般一个红包最低要200元,每年过年都感觉压力很大,花钱的地方太多了,像流水一样,钱都不知道花在哪里就没有了。中国是礼仪之邦,所以过年走亲戚送礼必不可少,但是现在的礼份越来越大,我个人感觉我送的还是挺实惠的,没有精美的包装,只有实惠的价值。钱数不多,但都花在了必要的地方。”

曹女士感觉,人情消费固然重要,但是要量力而行,别人铺张浪费,自己心里要有一把量尺,在自己做到了节俭节约后,才有资格向身边的不理性消费说不!

自家消费比重减轻

以前过年,自己家里都要准备特别多的年货,因为过年期间,没有商店开门,所以要把这段时间的东西都准备出来。在曹女士的记忆里,小时候过年,家里的东西堆积如山,蔬菜更是摆满了厨房,那个时候家里的亲戚轮着请客,所以准备不充分,是很难过好年的。时光过去了十多年,如今曹女士有了自己的家,现在过年,再也不用准备特别多的年货了,过年附近超市都开门,想吃什么随时就可以买到,避免了因蔬菜水果发霉变质而造成的浪费。

在新年账单中,曹女士为自己家准备的年货只花了500多元,在这张超市小票上,记者看到了曹女士买的东西。两斤豆角、五斤圆白菜、一把香菜、草莓、香蕉、红提等水果,外加上排骨、活鱼、白条鸡等,基本上都是食品,数量也不多。曹女士表示:“买的这些东西本来打算是吃三天的,除夕、初一和初二三天的,结果还是有浪费现象,就拿豆角举例子,这三天没有烹饪豆角,到了初三,想烹饪的时候,发现两斤多的豆角都烂了,26元钱就这样打水漂了。现在看来,还不如现吃现买,避免浪费。”

除了年夜饭,居民不用再准备大量食材外,服装类的花销也比往年少了很多。以前生活条件一般,孩子只有到过年的时候,才能从里到外穿上一身新衣服,所以那个时候都盼着过年穿新衣服。但是现在生活好了,新衣服随时可以穿,所以过年穿新衣服已经不再是过年的必需品。在曹女士的过年账单里,就少了衣服这一项。曹女士告诉记者:“本来打算买新衣服的。但是发现自己还有买了之后闲置的衣服,这过年就拿出来穿了,所以也没有怎么花钱。以前穿新衣服,心里甭提多高兴了,现在穿新衣服,就是为了过年的习俗,不穿也没有什么,但是感觉还是穿一件新衣服是习俗的需要。”

十多年前,买衣服,500元可以买一身。现在买衣服,500元钱只能买一件,虽然花销比例有所提高,但是人们对新衣服的执着已经没有以前那么严重了,所以过年花销里,给自己的消费比重变得越来越少,自己家的消费,也是简单的蔬菜、水果、烟酒糖茶等,和人情消费比起来,这个比重占得特别少了。(秀秀) 

节俭过春节年味也很浓

春节,是一个鲜明的中国符号,凝聚着浓浓的亲情;春节,是一面镜子,折射出中华民族的时代变迁。辞旧迎新,节俭过年的新理念深入人心,良好的风尚正激发着社会正能量。

从网络订票到“红包大战”,再到网上购物……大数据等新技术在春节期间不断突破,宛如一首时代变奏曲,演绎着新媒体时代经济社会的发展与变迁。在这首变奏曲中,“烟花遇冷”为新春带来了绿色清风。

“爆竹声中除旧岁”曾是很多人对春节的记忆,按照中国传统节日的习俗,从除夕晚上开始就要燃放烟花爆竹,谁家的鞭炮声音响、时间长,谁家的福气就越好。所以,无论在农村还是城市,燃放鞭炮这个习俗一直会延续到正月十五。如今,人们的观念在不断发生变化,对于烟花爆竹的开销也在不断减少。 

“过去春节前每天能卖几千块钱,但现在的销售量却连以前的一半都达不到。”2月6日,乌市山城路一家烟花爆竹销售点的老板王健介绍说,他做烟花爆竹销售已经有5年时间了,往年到了过年前一两天,销售量就进入高峰,每天都能卖上5000多元。一个年过完,能净赚几万元。但是今年春节,营业额却大幅度下降,他粗略估算,到除夕前的收入只有往年的三分之一。

在陪婆婆买鞭炮时,婆婆告诉记者:“2005年以前咱们家过年的爆竹就得花上1000多元,这几年咱们家就在除夕、初一、初五和元宵节燃放鞭炮,有三百块钱就够了。过年讲究的是全家团圆,鞭炮放的少了,但是年味儿不减。”(李烨琳) 

网购办年货新年新风尚

“两件羽绒服,812元。倩碧化妆品套装,635元。足浴按摩器,499元...”在外打工的苏彬彬对着购物车里待付的“年货”小声念叨着。常年在鄂尔多斯工作的他每年只有春节假期时才能回乡探亲。近几个春节,在返乡时他只会携带少量当地土特产上路,其他年货则通过快递服务直接送到父母手里。“网上东西比实体店种类多,现在年末有活动,基本都会打折,就算不打折也会送各种赠品,买些好东西当年货送给亲戚朋友,趁着快递没停,早点买了寄回老家,体面又方便!猴年嘛,就得‘猴急’点儿啊!”核对好要购买的“年货”,苏彬彬点击了网页上的支付键。

正所谓“有需求就有市场”,看准春节商机的微商店主邹国康又为自己微商小店定制了怎样的促销方式呢?“他白天是普通的上班族。可是到了晚上就一头扎进‘朋友圈’里去了。”邹国康的爱人尹雪说道。业余时间兼职做微商的邹国康销售了两年的韩国化妆品,也积累了不少回头客,获益颇丰。小年时,尹雪帮他建立了商品销售微信群“新年新美貌”,并为自己的网店打造了“给自己的美丽办年货”的口号,运用折扣、赠品、送货上门的方式推销商品。“春节头三天商品都按照八八折出售,如果顾客有需要,在与顾客微信沟通后还可以送货上门。过年这几天很多的快递公司都‘打烊’了,但是我的小店可是不休息的,送货上门给顾客提供了方便,又可以赚到钱。何乐而不为呢?对了,在送货上门时我还会送上事先准备好的卡通小春联,不少顾客都很喜欢。过年嘛,这祝福谁会嫌少呢?”邹国康侃侃而谈。

送走了“三羊开泰”,又迎来了“金猴献桃”。如今,网络购物改变了中国人的消费方式,对于悠久历史的办年货传统,网络购物倚靠电子商务平台日益扩大的影响力,伴随快速便捷,种类繁多等特性,将时髦与传统进行了完美的结合。(马行天) 

冲动变理性消费改观念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一直以来的优良传统,能不能勤俭,不仅关系到一个家庭、一个团体的兴盛,而且直接决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兴衰。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物质文明的不断丰富,加之新春佳节的到来,今天的人们似乎更有理由过奢侈一点的生活,然而近日记者通过采访发现,想象中的大手大脚、铺张浪费行为并不多见,在不降低生活质量的前提下,节俭已成为越来越多的人们的选择。

日前,记者在乌兰浩特欧亚商场见到一位名叫刘静的女士正在“货比三家”的挑选准备过年穿的新衣服,通过采访记者了解到,刘静不仅总是赶在商场搞打折活动或是反季节销售时来购买商品,而且还经常在网上寻找同类产品进行对比或是上网拼团,再以最优惠的价格购买商品。上班已有8年的刘静告诉记者,钱越挣越多后曾一度爱赶潮流的自己消费理念日渐理性,不再盲从流行、追时髦、比阔绰,反而经常跟着父母学习如何勤俭持家,比如把洗衣、洗菜水攒起来冲厕所,吃不完的馒头下顿煎一煎接着吃等等。刘静说,她身边的亲朋好友也越来越会精打细算了,炫耀性消费是越来越少。

随着进入汽车时代,越来越多的家庭都有闲余资金购买汽车,就如当年自行车走进千家万户。

前不久,记者来到位于乌兰浩特市物流园区的汽车贸易城,在一家4S店里,碰上了正准备购买新车的包七十六。包七十六告诉记者,他准备购买一台广汽传祺GS4,这款车他已经盯了很久,先后走了多家4S店和多款车型做过对比,还是觉得传祺GS4性价比最高。包七十六说:“这款车是同级别SUV里价格最便宜的,而且还享受车购税减半的优惠政策,最主要的是这车还是国产品牌,多支持国货嘛。”据已在汽贸行业工作长达7年的孙鹏介绍,前几年,不少消费者还把高档车当成炫耀的资本和身份的象征,如今随着消费理念逐渐回归科学理性,人们发热的头脑渐渐冷静,消费者尤其是首次购买私家车的家庭更愿意选择经济型汽车。

不仅在购买汽车上消费者的消费理念更趋理性,在买房住房问题上也是如此。

记者从身边的一些朋友处了解到,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购房者更愿意先买小户型新房或者公寓,而不是直接“一步到位”购买大户型新房,不愿为了“要面子”压得自己喘不过气来。正如记者的一位朋友王晓东所说,小房子收拾起来也容易,最重要的是物业、取暖等费用也低,能减少很大一部分开销。

如今,倡导“勤俭节约”的理性消费观念正在逐渐回归,越来越多的人更加珍惜用辛苦的汗水换来的每一分钱,从而简单理性地安排自己的生活。尤其是近年来兴起的网上购物、组团消费等消费行为和理念,都反映出人们的消费观念日渐成熟。 (曲建平)

生意牵网缘财源滚滚来

近年来,随着网络的影响力不断增强,网购年货、网络红包拜年成了春节最热的话题,从父辈的叔叔婶婶到兄弟姐妹,闲暇之余做的最多的就是拿着手机,收发红包。商家也是看准时机,通过网络抢红包、发红包的形式,促进实体消费,这就是近年来的热词“互联网+”。

除夕当日,家住乌市的张博收到了一份微信红包,打开发现是一家名叫蒙古国戈壁羊绒服饰专营店的折扣券。正月初四当日,张博便带着家人来到了专营店,经过精挑细选,购买了两件羊绒制品,张博告诉记者,“刚收到折扣券的时候,觉得商家很有头脑,而且折扣券做的很用心,这么用心经营的专营店,卖的东西肯定都是好东西。”

利用网络获得消费资讯的消费者如今已是越来越多,商家也是不遗余力地占领网络市场,扩大网络影响力,团购、电子折扣券、电子代金券的逐渐兴起,为从事实体商户经营的商家带来了新的宣传渠道。尤其是在农历春节这个特殊的日子,利用好网络这一宣传工具,就相当于占领了宣传“高地”,一个形式新颖、引人入胜的广告会给商家带来很大的收益,收益不仅限于商品的销售,对扩大品牌影响力同样会有帮助。

网络产品需要宣传,经营实体店的商家更加需要宣传。近年来,网购的不断盛行对实体经济造成了不小冲击,寻找新的出路存活下去,是摆在很多实体商户经营者面前的难题。如何打造自己的宣传阵地,是经营者们最该考虑的问题。

蒙古国戈壁羊绒服饰专营店的店主齐伟对网络宣传非常看重,他说:“网络广告这种低成本、高回报的宣传方式是很多实体店都要去学习的,类似于电子折扣券、代金券这类新兴事物,虽然会对销售收入造成一些影响,但是对于消费者而言,没有优惠的时候我们的店可能是第二选择,有了优惠券我们就有可能变成第一选择,这就达到了我们想要的宣传效果。”

随着互联网与电商的普及,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界限逐渐模糊,传统行业都将受益于“互联网+”。网络经济引来的“活水”将流入实体经济,使互联网经济成为驱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新的经济增长点正在随着“互联网+”加快形成。(方特) 

消费莫浪费过年重心意

春节前夕,记者在某烟花爆竹经销点发现,虽然是一个小小的经销点,但是生意却十分火爆。

当记者走进这家经销点的店铺时,看到一辆满载着鞭炮的三轮车从记者身边行驶过去。

“老板,这是来你这里批发鞭炮的商贩吗?”

“不是,这是买鞭炮的,买的多,我派人送过去。”

从老板的口中,记者了解到,这一三轮车的鞭炮,价值88888元,是一位包工头买的。老板表示:“这是我今年比较大的一个买家了,听说他今年做生意,赚的钱不是特别多,别人给他算卦后,要在春节放88888元的鞭炮可以转运,他买完后,我让工人送过去。”

不仅如此,一些生意人图吉利,都会买价值8888元的鞭炮在春节期间燃放,喜庆的同时讨个好彩头。其实,这种消费不可取,应该理性消费烟花爆竹,放鞭炮是为了过年热闹,现在空气质量不如以前,从环保的角度来说,我们都应该减少烟花爆竹的燃放量,可以选择更健康更环保的方式过年,而为图利好,买鞭炮转运等,更是应该谨慎而为,不要因为图吉利而造成环境污染还劳民伤财。

除了烟花爆竹,记者在采访中还发现,一些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水果,充斥着整个市场。市民李万才告诉记者:“我今年过年时候,收到晚辈送来的几箱水果,发现,外包装都特别豪华,打开一看,里面的东西都变质了。就拿橘子举例子,超市里卖两元钱一斤,这要打上包装,就得50元一箱,一箱也就七八斤,我打开一看,里面还分了两个小箱子,小箱子打开后,每个橘子还有一层红塑料袋包裹着,红塑料袋打开后,里面还有一层白塑料袋包裹着,这一箱橘子,有四层包装太浪费了,而且七八斤的橘子打开后,只有9个没有烂,其它的都腐烂变质没有办法食用了,商家利用加包装的手段把快变质的水果销售出去了,这让人觉得很不道德。”

按照李先生的说法,记者走了几家水果店,发现礼品装的水果身价都很高,一箱苹果分两层,上面个头大,下面个头小。还有的包装精致到根本不让提前验货,这样的水果很容易混淆腐烂变质的水果,所以,过度的包装我们应该抵制。用最简单的形式包装的水果一样可以送礼,送礼讲究的是心意,不讲究奢华的包装。所以中看不中用的礼品我们还是不买为好。(秀秀) 

一米一粟当思来之不易

·学文·

生活殷实但不应成为奢侈的理由,一米一粟当思来之不易。过年是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的良机,我们可以通过家人团聚的机会,对下一代进行敦亲、贵和、好学、勤俭等美德教育,通过自己的言行对孩子言传身教效果更为明显。但今年过年,我们的一些消费行为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很不利于培养孩子的节俭意识。

今年除夕,通过微信收发红包的总量达到了80.8亿次,这是一个令人震惊的数字,它彻底改变了传统的老人向孩子发红包的概念。红包的概念源于压岁钱,长辈给晚辈压岁钱代表着长辈对晚辈的美好祝福,祝福孩子在新的一年里健康吉利。但如今的微信红包已经不限于长辈与晚辈之间,它已衍生为一种沟通媒质,它虽赋予压岁钱以更多内涵,但让笔者不能苟同的是,这种交际方式,不利于青少年对于节俭的正确认识,更容易让青少年忽略财富与劳动的对比关系,它淡化了青少年对金钱的概念。微信中互赠的红包,在孩子们看来,它只是一个数字游戏,不说挥金无度,也是戏金钱于指掌之间。此时的孩子们已经无法意识到钱的真正含义,他们就不会懂得钱是长辈们辛苦所得的本意,更不会对这样轻易得来的钱倍加珍惜,这对孩子来说是大不利。

生活殷实但不应成为奢侈的理由,一米一粟当思来之不易。经济条件越来越好,在春节中体现的最为明显。春节购物中的抢购和不计浪费的狂购都说明这个问题,我们有必要对自己的浪费行为进行认真审视,仓廪实更要知礼节。现在人们的年夜饭都已经改在饭店吃了,一个家族好几十口人,一餐下来,少则上千,多则几万。是的,在饭店进餐,可以让家人享受到很多难得的美食,可以让家人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大快朵颐的进餐,省去了亲手制作美食的辛苦。但从近年的发展趋势看,不仅是年夜饭在饭店吃成为一种时尚,而是家族当中,把整个正月的聚会都改在了饭店,甚至各家请客呈攀比的态势,吃饭档次连连升级。这种攀比导致的结果是对食物的巨大浪费,更主要的是孩子在参加这样的聚会中,对吃饭店习以为常,他们对家人豪掷千金的做法司空见惯,我们不反对消费,但我们绝不能放任和纵容浪费,传统美德要在潜移默化和日积月累的过程中培养和形成,我们有责任,更有义务在节俭上率先垂范。

一管之见,但中华传统美德是绝不会随着生活的富裕和时代的发展而被淡化和忽视。

编辑:白莹雪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