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监提醒:不锈钢杯泡茶会“中毒”,你真的信?

近日,有报道指出用不锈钢杯泡茶会腐蚀杯子,溶出铬危害人体健康,引起多家网络媒体转载与网民关注,这一惊人的结论加上十分具有可操作性的“健康指南”,自然分外吸引眼球。然而不锈钢杯泡茶真有毒?究竟泡茶是怎么个“腐蚀”法?这些言论都靠谱吗?质监君来为你找出真相!

不锈钢大家族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能看到形形色色的不锈钢制品,但这些“不锈钢”的性质并不是完全相同。严格来说,不锈钢是一类合金钢的总称,根据其结构和化学成分又可以细分为铁素体钢、奥氏体钢、马氏体钢、双相钢和沉淀硬化钢等等。

奥氏体、马氏体之类的名词平时不常被提起,而“301钢”、“304钢”之类的名字更加为人所知。这些编号指的是AISI的钢牌号。不同编号的不锈钢性能特点各不相同,他们有的更耐腐蚀,有的更易成型,有的则强度更高。

不锈钢也会生锈?

“不锈钢”这个名字会自然地让人们认为这种钢材不会生锈,而事实上,不锈钢并不是“金刚不坏之身”,它只是相对不容易发生锈蚀而已。

不锈钢的耐腐蚀能力主要取决于其中铬元素的含量。当不锈钢中铬的含量达到12%时,在大气环境或氧化环境中,铬可以自发形成一层薄薄的钝化膜,阻止进一步的氧化与腐蚀,因此日常使用时一般不会生锈。但是,在遇到酸、碱、盐(碱性物质对不锈钢的影响相对较弱)等物质或者钝化膜被破坏的时候,腐蚀的情况还是可能发生。

不锈钢泡茶会析出铬吗?

1首先,要腐蚀不锈钢,需要强腐蚀条件很长时间,才可能出现肉眼可见的腐蚀结果。而茶水接近中性,离子强度也很低,几乎不具有腐蚀性,更不可能在几十个小时内导致可见的腐蚀。实际上,食品生产中大量的设备都是不锈钢的,酸性更高、时间更长,如果几十个小时泡茶就能出现肉眼可见的腐蚀,那么那些设备用不了多久就得更换了。最大的可能,是茶垢沉积在杯子上,被当作了“腐蚀”。

2其次,不锈钢中的确含有铬,铬在理论上也有可能迁移到水中。但是,用于餐饮容器的不锈钢有国家标准,规定了在特定条件下的迁移量。那个容许的迁移量本身就远远低于可能危害健康的量,而现实中盛装的食物(比如茶水)远比国标测定时的“特定条件”要温和。也就是说,现实中正常盛装食物,即使会有铬的析出,也远远到不了“有害”的量。

考虑到铬(特别是六价铬化合物)的健康风险,世界各国都针对不锈钢食具中铬成分的迁移量制定有严格的规定。在中国的相关国家标准中规定,不锈钢器皿的铬迁移量应不超过0.4毫克/平方分米,而这个迁移量的测定方法是在4%的醋酸溶液中煮沸30分钟然后浸泡24小时。4%的醋酸溶液pH值约为2.5,将一块不锈钢丢在里面煮沸30分钟再浸泡24小时后,每平方分米表面迁移出的铬不应超过0.4毫克。

而与醋酸溶液不同,茶水只有非常微弱的酸性(茶水的pH根据种类和浓度各不相同,通常在5~7之间),对不锈钢的腐蚀作用也要小得多。假设用pH为5.5的茶水来做这样的浸泡实验,要想迁移出0.4毫克的铬,大约需要246个小时,也就是连续浸泡10天,这还得是在保证不锈钢表面没有钝化膜存在、反应一直发生的前提下才能达到。在实际情况中,茶水不会在不锈钢杯里沸腾30分钟,再考虑上钝化膜的因素,实际反应速度还会更慢。因此,只要你使用的不锈钢杯子是符合标准的产品,一杯茶别放太久(如果真把茶水放上好几天,发霉变质恐怕才是首先需要担心的问题),就不用担心迁移出的铬元素超标了。

很多媒体喜欢做一些具有视觉冲击力的“试验”,得出惊人的结论。如果再提出“可操作性强”的生活指南,就更加吸引眼球。在这个“不锈钢泡茶有毒”的试验之前,还有过“燃烧面条”“茶水验尿”“冰块细菌”等等。每一个媒体自我设计得出惊人结论的试验,无一例外都被指出存在各种漏洞。

3第三,食物是如此复杂的体系,在如今越来越先进的检测技术下,检测出“有害成分”完全正常。离开了剂量来泛泛而谈“危害”,只具有吓唬公众的意义。

挑选不锈钢,小窍门靠谱吗?

不锈钢识别剂其实就是一种元素分析试剂,将它滴在不锈钢制品表面,观察反应物颜色,再与标准卡片比较,可以初步判断不锈钢制品中的含镍量,由此鉴定不锈钢种类。然而,这种测试只能在一个大概的范围内鉴别某几种不锈钢,其鉴定结果不能直接代表不锈钢质量,只能作为参考。

网上也有传利用磁性分辨不锈钢的“小窍门”,传言如下:磁性较弱的才是真正的不锈钢,而如果能将磁铁牢牢吸住,就说明它是冒充不锈钢的“不锈铁”(注:不锈铁是废钢、废铁回收处理的产物,其成本较低,耐腐蚀性比不锈钢差)。

但,这也同样不可靠。

一般情况下,奥氏体(304钢)是无磁或者弱磁的,而铁素体和马氏体是带磁性的,但在冶炼的过程中,化学成分经常会出现微小波动或变化,而冷处理过程中的成分偏析会使得304不锈钢的组织结构中出现少量铁素体或马氏体,这些变化都可能使304不锈钢获得磁性。更甚者,在冷处理过程中的冷变形也会导致组织结构向马氏体转变,而且冷变形量越大,转变越多,这种情况下304不锈钢甚至会变成强磁性。另一方面,不锈铁经过脱磁设备处理之后,也可以轻松逃过磁铁的检验。由此可见,用磁铁来辨别不锈钢既有可能放过“坏人”,也有可能冤枉“好人”,实在没有多少参考价值。

如何挑选不锈钢制品?

首先,要看材料。在常见不锈钢品种中,304钢是铬迁移量较少的一种,因此我们可以首选304钢制成的器皿。怎么判断是不是304钢?看编号。一般不锈钢制品上都会印有“18-0”,“18-8”之类的编号,前面的数字表示铬含量,后面的表示镍含量,“18-8”对应的就是304钢。不锈钢含镍量提高,其耐腐蚀性能也会随之提升。

利用国标方法测定的不同材质不锈钢铬迁移量。

除了材料,还应该观察不锈钢制品的“长相”。如果表面存在缺陷,也会增加铬迁移的可能,因此最好选择外观无明显缺陷、表明平整且光滑、光泽度一致的产品。当然,最重要的还是选择正规厂家和品牌,远离“三无”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