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兴安在线 经济周刊 消费理财

“畜”势勃发唱牧歌

——乌市现代畜牧业转方式调结构素描

2015-09-16 21:00 兴安日报

七月的红城,鲜花吐蕊,生机勃发。在乌市义勒力特镇团结嘎查,泰全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养殖场内更是一片红火,养殖场实现牛存栏127头,日产鲜奶1.2吨,年净利润70万元。合作社理事长韩永祥感慨地说,“6年前如果不是政府给我提供20多万元扶持资金和生产场地,如今哪有这般好收成?”目前,突破性发展畜牧业,已成为乌市农民持续增收的新亮点。

乌市按照“特色、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畜牧业要求,以转变发展方式为关键,通过狠抓结构调整,突出项目建设,扶持龙头企业,促进了全市畜牧业快速发展。

打一场生态化发展的持久战。乌市针对每年农作物秸秆利用率不均衡的实情,大力发展以牛羊为主的畜牧业,积极进行秸秆处理、农作物秸秆、荒山荒坡等资源由此变“废”为宝。义勒力特镇团结嘎查村民高文以前玉米秸秆没处放,现在有了养殖场收购,他全部拉来卖了,200多亩地秸秆卖了5000多块钱。在义勒力特镇,仅泰全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一个规模养殖场年可带动农民卖秸秆增收20余万元。乌市畜牧局局长王桂兰说,“加速现代畜牧业生态化、规模化、标准化、组织化、产业化建设步伐,使畜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乌市依托内蒙古蒙牛乳业有限责任公司、蒙犇畜牧有限责任公司大力发展奶牛、肉牛、肉羊产业。2014年,全市家畜存栏32.8万头只),其中,牛存栏1.8万头,羊存栏28.2万只,其他家畜存栏2.8万头(只口),比2013年增长18.8%。

规模化发展才有出路。乌市一手抓千家万户,一手抓规模养殖,鼓励农民扩栏增养,实现由散养向规模化养殖转变。在发展中,按照“培养典型,抓好示范,以点带面,逐步推广”的思路,抓好标准化示范点建设;推行“企业+基地+农户+标准化”产业模式,农户按要求标准化养殖,企业按标准化生产,结成利益共同体抵御风险。

政府、职能部门、专业合作社联动,专业合作社按“统一管理服务,分户饲养”模式,通过包饲料兽药、包技术、包供种源、包销售和保价回收“四包一保”形式,推进现代化、无公害化养殖。乌兰浩特市阿古营子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是2011年11月以股份制形式成立的。合作社通过购入羊羔进行育肥,每年育肥3批肉羊,每批3个月。目前,该合作社肉羊存栏近5000只,预计年内出栏育肥羊1.2万只,每只育肥羊可获得纯利润300多元,总利润可达360多万元,合作社成员平均收入达到6万元。由于采取集中销售、集中采购、集中引羊等措施,单体羊效益从起初的500元提高1200元,整体效益提高440多万元,户均提高3.5万元。在当地引起广泛的带动效应,已有30多户养殖户准备加入合作社。在合作社发展壮大的基础上,养殖户在养殖规模、养殖效益、养殖技术上均有了明显的提高,村民白喜龙是早期的入社成员之一,说起近年的变化白喜龙乐得合不拢嘴。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基础母羊从2011年的10只羊发展到目前的60只羊,2012年出栏40只,获利4.8万元,比2011年同期多获利近4万元。

乌市通过打造养殖专业村建设、养殖场(小区)建设,大力发展养殖合作社,规模养殖不断扩大。全市现有各类畜牧业养殖专业合作社136个,其中,奶牛67个,从事其它牲畜养殖的59个,从事家禽养殖的10个。

规模化养殖迅速扩张。乌市葛根庙镇拥有10万亩天然牧场,具有发展畜牧业的良好条件。葛根庙镇阿古营子嘎查村民包宝成以前“小打小闹”,如今“大手笔”投资200多万元建起可同时容纳大小牲畜10万头(只)的兴安盟蒙牧畜牧交易市场。市场开业当天,来自吉林、辽宁、山东等地的交易商和本地的养殖大户,都满载着自己最优良的交易牲畜,聚集于此选购、交易,共完成交易量350头(只),实现交易额70余万元,交易首日“开门红”。 

蒙牧畜牧交易市场正是依托于葛根庙镇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而建,进而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畜牧业的发展,实现群众增收致富。

当前,全市已建成年存栏100头以上奶牛标准化养殖小区20个,年出栏200只以上肉羊标准化养殖小区354个,年出栏100头以上肉牛标准化养殖小区6个,年出栏50头以上生猪标准化养殖小区20个。

用项目的杠杆撬动发展的产业链。近年来,乌市先后实施了国家秸秆养畜项目、国家奶牛良种补贴项目、自治区肉羊良种补贴项目、肉羊标准化养殖示范场建设项目、奶牛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项目、生猪标准化养殖项目、城市“菜篮子”工程建设项目等。畜牧业养殖项目的建设,大大提高了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水平。畜牧业实用生产新技术在全市推广使用。乌市充分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组织实施“科技兴牧”战略。奶牛胚胎移植、肉羊高效反季节繁育生产,奶牛、绵羊人工授精等实用技术的推广加快了全市畜禽良种化步伐。配合饲料和秸秆综合利用、疫病综合防治等实用技术的普遍推广,使养殖户经济效益不断提高,畜牧业标准化养殖水平不断提高,畜牧业科技贡献率不断加大。

在距离乌市区12公里的乌兰哈达镇五七沟乌市种羊场一排排整齐的羊舍里,种公羊舍、种母羊舍、育成公羊舍、育成母羊舍、兽医室、配种室、青贮窖等功能齐全。种羊场占地面积3.6万平方米,项目总投资700万元,2014年开始建设,分三期建设完成。2015年,全市已引进杜泊和萨福克种公羊40只,新订购30只种母羊,目前已全部到位。现在,技术人员正在进行种公羊调教,做同期发情准备工作。

走活产销共赢的路子。乌市在抓规模养殖的同时,实行政府奖励补贴等多项优惠政策,对养殖基地用地按农业用地优先安排。市里不定期召开“银企对接会”,协调财政、担保中心提供担保贷款;每年拿出一定资金对达标小区定向补助,促进了畜牧业由传统经营向产业化经营转变。大力推广种植饲草料,着力增强畜牧业发展后劲。

乌市通过召开全市秸秆转化、现场会等形式提高秸秆转化利用率;奶牛、肉牛、肉羊养殖专业村在秸秆转化利用上起到示范、引领作用,通过秸秆青贮、黄贮提高秸秆利用率。以肉羊养殖为例,肉羊养殖场(小区)必须根据养羊数量建设青贮窖,每只羊配备400公斤秸秆饲料。为提高秸秆利用率,积极引导肉羊养殖户配备揉搓粉碎机,每200只羊配备1台揉搓粉碎机。

科技推广增强发展后劲。乌市注重畜牧业科技队伍建设,强化对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大力培养专业技术骨干。紧密结合科技培训项目,通过重点开展畜种改良、疫病防治、优质牧草种植、标准化暖棚建设等实用技术培训,对养殖户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和跟踪服务,努力提高畜牧业科技含量,实现由数量增效型向质量增效型转变。

目前,乌市肉牛、肉羊饲养量分别达到1.6万头和32万只,同比增长2.14%和6.7%。今年,全市1万余户发展牛羊类畜牧业养殖,实现利润4800万元,人均畜牧收入突破4000元。(驻站记者 关扬 通讯员 贾非)

编辑:田野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